第165章 反躬自问,盖棺定论(5 / 9)

万历明君 鹤招 7065 字 3天前

bsp; 做臣下的,显然不应该在皇帝面前说这种话,陶大临必是人生走马灯,有些神志不清了。

    心里想着,朱翊钧没有多做评价,只是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君臣相得本就艰难,尤其是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

    若是想团结这些朝臣,跟框选动员兵一样,那才是不可能的事。

    陶大临这种,何尝不是如今一部分朝官的真实心态呢?

    所以,朱翊钧也没有勃然大怒,呵斥教训,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他知道了。

    陶大临精神恍惚:“陛下会给臣一个什么谥号?”

    谥号本是礼部选的,但自己的讣告都是皇帝亲自写的,显然不会放过谥号。

    朱翊钧从床沿边上站起身:“还没想好,正在文比、文思、文宻之间犹豫。”

    历史上,陶大临的谥号是文僖。

    《明谥纪汇编》中,小心畏忌为僖。

    《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过曰僖。

    这不是好谥。

    朱翊钧还要要给自己的东宫日讲官留一些颜面的,亲自挑了三个称心的谥号。

    陶大临听了皇帝给出的三个谥号,犹如回光返照一般,面色兀地涨红。

    他抓着床沿,说话艰难,而显得声嘶力竭:“追补前过曰宻;追悔前过曰思。”

    “陛下恼我尸位素餐么?”

    成化年间的阁臣彭华,其人与同乡李孜省、邓常恩结党营私,倾轧同僚,事后追悔改过,便是谥号文思。

    朱翊钧认真摇了摇头:“朕不怪你,朝官要是有老师这秉性,朕做梦都要笑醒。”

    节操不亏,做好本职工作也够了。

    不可能指望谁都想进步,围着皇帝团团转。

    他斟酌片刻,缓缓道:“幡然醒悟,人之大善,朕只是觉得,老师掌国子监以后,比以前做得都好。”

    虽然陶大临不主动,但不得不说,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朱翊钧登基后,总归比以前要敬业许多。

    陶大临脸色的涨红消退了下来,喃喃道:“难怪跟文比放在一起。”

    朱翊钧颔首:“择善而从曰比,比起之前,朕登基以后,老师在本职上已经做得很好了。”

    “老师要是觉得前两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