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何处,柳某有何事可以效劳?’
‘不是你柳官人替我效劳,是我替你效劳才对。’说着衙役将早已准备好的书信交付予文定:‘看了这个,一切就明白了。’
自己回乡不足一月,何时曾有托官家做过事?带着满腔的疑问,文定揭开了书信。
‘文定贤弟台鉴,见字如面。扬州一别已有数载,为兄甚是想念,不知近况如何。上次荆州许某来报,言及贤弟遭奸人陷害,为兄甚是震愤,尚幸贤弟吉人天祐,此乃自古公道不失人心,余兄在千里之遥亦替君高兴。此次机缘巧合,偶为贤弟了却一桩家事,已着差人前往,详情复杂,书中不便言及,君自观之。顺祝,严惟中鞠启。’
竟然会是那严惟中,怪不得书信中那笔方严浑阔,雄奇博大的好字,文定瞧着熟悉。这位严翰林的字体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健而不笨拙,为很多人所称道,文定回乡的一路上,还曾见到过有店家挂出来高价出售。
自从扬州分别之后,二人仅是有过数次书信往来,然而这位朋友却是让文定难以忘记。才华出众,年轻时却因为奸佞的陷害郁郁不得志,多少青年才俊也曾因为此而蹉跎半生,可此君却能够遵时养晦,以不变应万变,人到中年终能云雾散尽,叫人不免为其坚韧的忍耐拍掌称颂。
文定那次牢狱灾劫之所以能够顺利脱罪,里面也有这个知己好友的几分力在,文定一直便感觉着欠了他的情,只是对他这小小的商人而言,实在是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来回报这个位高权重的朝廷命臣,心中始终有着一份愧疚。
‘大伯,你难不成真的与那严侍郎有过交情?’老三媳妇一脸惊诧。
‘旧识而已。’而今那严惟中已升任南京吏部侍郎,乃是正三品的大官,可非是她那七品的姨父所能相提并论的。
文定遥想当年的相识,恰逢阉党刚刚垮台,一直赋闲在家的严惟中终于守得云开,再次踏上仕途,一转眼十年的工夫,竟让当年那郁郁不得志的翰林青云直上。
文定不免感怀道:‘难得严大人还没忘了我这平微的故交。’
‘我家大人一再嘱咐小的,柳官人乃是他的至交好友,切不可怠慢。请柳官人这就随我去查验我家大人带给您的东西,也好让小的尽早回去覆命。’
众人陆续步出大厅向后院而去,柳载定则落在最后,望着前方兄长的背影为众人所簇拥,老三的脸上却满是落寞。
究竟是何东西还需要不远千里从南京带来?书信上还说是不便言明,特别的是这神秘的礼物竟然还关乎自己的家事。带着诸多猜疑,文定随着他们步入柳家的柴房。
不知是不是因为与柳家出现那些个陌生的面孔不快的经历,这柳家的新宅子从一开始就没让文定感觉到家的温馨,这些日子下来,新宅子里有好些地方他都不曾去过,柴房便是其中之一。
这或许该是新宅子里最坚实的屋子,同时也是最为简陋的,一排排木头堆叠在四周,一侧还有一筐筐新制的木炭,除此之外就是有两团不明之物萎缩在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