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从天山背后慢腾腾地爬了上来,亮汪汪的,又圆又大,一尘不染,仿似一只白玉盘熠熠生辉,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军中加菜犒劳将士,贾环还特意吩咐做了月饼和饺子,甚至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联欢晚会”,本地各族头面人物都受到了邀请,除了吃好喝好,还有幸近距离观摩晋军威力强大的新式燧发枪射击表演。
当亲眼看到那一排悬挂在百米开外的甜瓜,被密集的铅弹打得稀巴烂,各族头领的面色都明显变得恭顺起来,并且派出能歌善舞的姑娘和小伙,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与晋军将士共同庆祝中秋佳节。
晚会结束后,贾环酒意微醺,踏着那一地的月色清晖来到林黛玉的住处外面。
如今林黛玉虽然还挂着康乐公主的名头,但和亲之事已经告吹了,朝廷收回公主头衔是迟早的事,所以现在段永也不防贼一般防着贾环了,任由他出入林黛玉的住处,乐得卖给贾环这个人情。
正当贾环准备迈进院子时,里面突然响起袅袅的箫音,如泣如诉的旋律,再配上这清冷的月色,竟徒然勾起内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愁绪来。
贾环脚步一凝,站在门外静听了片刻,这才轻轻地推门走进了院子,抬眼望去,只见院中摆了两张八仙桌,桌上摆满了各色瓜果和糕饼。
但见诸女燕瘦环肥,穿得姹紫嫣红,正围坐于一处,出神地倾听着薛宝钗月下吹箫。贾环不由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吹奏的是黛玉,没想到竟是宝钗,宝姐姐果然深藏不露,自己竟不知她会吹箫,还吹得那么好,造诣不在自己之下呢。
薛宝钗今晚穿了一套蜜合色,半新不旧的宫装,纤腰细束,月色映照之下,更显得肤凝霜雪,眉如翠墨,一支古色古香的洞箫抵在那朱唇间,说不出的端庄娴雅,玉指起落间,袅袅箫音便婉转流出。
这时,一缕琴音轻柔地加入了合奏,仿佛山间流水,鸟鸣春涧,叮叮咚咚,瞬间冲淡了箫音特有的一丝苍凉沉郁。
林黛玉和薛宝钗相视一笑,瞬间便达成了默契,本来充满思乡愁怨的曲子马上变得轻快起来,仿佛彩云追月,让人心情愉悦。
一曲奏罢,诸女都鼓掌娇笑,阿依娜此女也在场,满眼崇拜地道:“真好听,公主殿下已经教我弹琴了,宝钗姐姐你也教我吹箫吧,求你了,阿弥托佛!”
莺儿等人都咯咯地笑起来,笑她竟求起佛来。
林黛玉好笑道:“你倒是贪心,刚学了两天琴又想学吹箫,须知贪多嚼不烂,最后大概是什么也学不会。”
阿依娜有点不好意地道:“罢了,学琴太难,我手脚又笨,弹了两天,手指头痛得不行,竟比骑马射箭还辛苦,还是学吹箫容易一点。”
薛宝钗微笑道:“学吹箫确实比弹琴容易,你既要学,我教你便是,吹箫对气息掌控至关重要……”
林黛玉却噗嗤的轻笑起来,薛宝钗疑惑地道:“我说错了?”
林黛玉摇头笑道:“没有!”
“那颦儿你笑什么?”薛宝钗更奇了。
林黛玉妩媚地抬手一指,笑道:“我笑阿依娜拜师找错人了,要学吹箫,找那人岂不最合适。”
众人循着林黛玉所指望去,顿时便见到站在不远处的贾环,月光下,少年一身白衫如雪,温润如玉,笑容可鞠。
阿依娜见是贾环,顿时下巴一偏,哼道:“我才不要跟他学呢。”
林黛玉好奇地问:“为何?他教人吹箫可厉害了,足下已有高徒一人,不信你问问宝姐姐,他还会作曲填词,你最喜欢听的那首《东风破》就是他所作,能拜他为师,那是你莫大的福缘呢!”
贾环暗汗,这小醋坛子又吃陈圆圆的干醋了,走上前笑道:“林姐姐可别误导阿依娜郡主,我五音不全,那有这种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