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六章 中庸,道路(2 / 4)

此后何人能再殷勤教导于朕?国师于我,如师如父,今日朕失师失父矣!”末了下令,国师有大功于国,配享王庙,子孙后代,非反不罪。于是你的家人感激涕零,你的儿子愿以一死报君恩。)

    这就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杯具。

    因此中国古代,大凡明白此理的上位者,在考察下属欲引为心腹或接班人的时候,都要捧几下,砸几下,让其独掌大权几次,让其有位无权坐坐冷板凳几次。

    将其在这四隅中的表现都看在眼里了,然后才说,“可。”,或者“不可。”

    可之后,不管你以前现在居何职位,都可以一路青云直入中枢。,

    不可之后,同样,不管你以前现在居何职位,都永远地一边凉快去吧,你就算做到死,做到最高层次,也只能是那个层次里的附属型人物。

    这就是四隅定位法。

    将此法用于择人,那就是“四隅择人法”,将此法用于立身处世,那就是“四隅立身法”。

    怎么个立身呢?

    将四隅两两相对连线,那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立身之处,就是华夏先哲所谓的“中庸”。中庸不是让你一直待在这个点上,而是让你将这个点作为立身处世的原点。

    该得意的时候,你就尽情得意,得意完了,你得赶快回到这个原点。该失意的时候,你也可以尽情失意,失意之后,你还是得立马回到这个原点。

    将这个点作为据点,四处出击,而又永不背离,那就是活得恣情纵意,却又一直蹈踏着中庸之道。

    所以老老实实未必是中庸,规规矩矩未必是中庸,温温和和未必是中庸,诚诚恳恳同样未必是中庸。

    所以放诞不羁可以是中庸,剑走偏锋可以是中庸,凌厉霸道可以是中庸,胸藏城府也可以是中庸。

    中庸是大道,而不是行为。

    践中庸之行者,多为庸人,体中庸之道者,才是达者。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华夏先哲相当推崇的一个立身、涉世、处事原则。

    你是一个画家,你的心中需要放得下万里江山,你的笔触却要深入到一片叶柄上的一只小小蚂蚁。

    你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深谙各种天体及其运行法则,但是在给你的小女儿讲星空的时候,却要再真诚不过地告诉她:“你是我的天使。看!你就是从天上那颗最亮的星星上走下来的!”

    在她长大后,她会知道,这是谎言。

    但是在她心中,你那无数震惊世界的物理法则,或许都没有这一个小小的谎言来得重要。

    她会因为这个谎言爱你,而不是因为你的那些物理法则。

    知识可以通过时间来弥补,而爱则不能,爱需要一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