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菌灯熄灭:希望的信号
上午1o点37分,骨髓移植仓的无影灯终于“咔嗒”
一声暗了下来,打破了持续数小时的紧张寂静。
医生摘下沾满汗水的口罩,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却难掩眼底的轻松,对着玻璃窗外的杨光和王映雪比了个“ok”
手势:“骨髓回输非常成功,目前没有出现急性排异反应,孩子生命体征一切正常!”
移植仓内,朵朵戴着定制的迷你口罩,小脸虽然还有些苍白,眼睛却亮得像星星,弯成了月牙状。
她伸出还贴着留置针的小手,隔着玻璃朝外面的两人比了个大大的“耶”
,小小的动作里满是雀跃。
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平稳地跳动着,起伏的弧度像绽放的烟火,每一次波动都在诉说着“平安”
。
王映雪紧紧攥着杨光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眼泪却笑着掉了下来——这一天,他们等了太久,从卖房到抵押,从对赌到绑架,所有的煎熬,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结果。
2锁开的声响:心墙的崩塌
杨光趴在观察窗上,腰际的固定带勒得他脊背疼,可他却丝毫感觉不到。
恍惚间,他听见自己心里传来“咔哒”
一声轻响——那是最后一把心锁被打开的声音,一把为了王映雪、为了这个家而存在的锁。
他想起一个多月前,自己躺在骨髓穿刺室里,针头扎进骨头时的剧痛;想起王映雪颤抖着点击“快出售”
,把学区房挂在网上的决绝;想起在仲裁庭上,沈明悦为光朵据理力争的坚定;想起仓库里,朵朵哭喊着“叔叔救我”
时的揪心……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那些拼尽全力握紧的“钥匙”
,终于在这一刻,齐刷刷地转动了命运的锁芯。
他侧过头,看着身边泪流满面的王映雪,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原来,所谓的“家”
,从来不是一间房子,而是和爱的人一起,扛过所有风雨,守住彼此的温度。
3第一次称呼:带着温度的“爸爸”
半小时后,护士推开移植仓的门,笑着对两人说:“可以进来短暂探视,注意不要碰孩子的无菌设备,时间控制在1o分钟内。”
杨光坐着轮椅被推到朵朵的病床边,孩子立刻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他的脸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医用手套传过来,暖得他鼻尖一酸。
朵朵的声音软软的,带着刚做完手术的沙哑,却无比清晰:“爸爸,谢谢你给我的星星血。”
“爸爸”
——这两个字,不再是孩子画在纸上的蜡笔痕迹,不再是情急之下的脱口而出,而是带着呼吸温度、带着依赖与信任的称呼。
杨光的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他轻轻握住朵朵的小手,声音哽咽却充满力量:“宝贝,星星血用完了没关系,以后换爸爸守护你,做你的级英雄。”
朵朵眨了眨眼睛,把小手贴在他的手背上,笑得格外甜:“好!
那爸爸要快点好起来,带我去公园放风筝。”
4王映雪的眼泪:无声的告白
王映雪站在床尾,看着父子俩温情的互动,眼泪无声地滚落,却带着释然的笑容。
她弯腰,轻轻把额头抵在杨光的额头,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字字戳心:“谢谢你,杨光。
谢谢你撑到最后,谢谢你没有放弃我,没有放弃朵朵,没有放弃我们的家。”
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把他们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一幅完整的“全家福”
剪影。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掌心相扣的温度,和眼底藏不住的爱意——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