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是一个民族主义上比较好用的筹码,汉人步步紧逼,为契丹人提供了一个很容易团结的氛围,故而,以萧绰一介女流,展现出了天赋非凡的斡旋手段之后,好歹也没有让萧思温被刺杀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蔓延开来。她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忍人所不能忍,摆出一副一心为国、为身为皇帝的夫君的样子,凄楚地换取南北院的一系列支持,一致对外。北院大王耶律屋质、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无不从命。
在萧绰的统筹下,出兵南下阻止大明越来越膨胀的收复失地*,在忻州、代州阻击大明从太原防守反击的尝试,这一提议被顺利通过了。北院大王耶律屋质被任命留守上京,然而天子亲帅的皮室军自然是被皇帝耶律贤亲自带走了,北苑军也有相当一部分精锐被纳入跟随御驾亲征的行列。因为北院的最高指挥体系没有随军,皇帝耶律贤自己又没什么指挥才能,所以军中的指挥体系自然是需要南院系统出点力了。南院大王耶律挞烈当然是兼任了兵马副元帅,而东南行营招讨使、西南行营招讨使两个职位,则分别授予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理论上,将来大辽和大明的军事冲突中,以河东为界,河北战场由耶律休哥负责,河套战场则由耶律斜轸负责。如今对代州-太原地区的作战,则是两路夹击,全局统筹的局面。
……
六月初四日。大军没有全部进入代州城,尤其是中军御辇只是在代州城北二十里外的雁门关外驻扎,只有前军被派入关内打探消息。代州以北,出太行、阴山余脉的,原有“太行八陉”中的蒲阴陉、西陉两条陉道,各数十里,分别有紫荆关、雁门关设于山陉险要之处。其中蒲阴陉还有谷道分叉,在紫荆关一侧形成小道,为了堵住这条谷道,古时还设有一座声名不显的关卡——不过千年之后,因为林育荣林师长在这里打倭寇打了胜仗,这座名叫“平型关”的关卡才有名起来。因为地利的关系,以骑兵为主的大辽援军在前方战局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入关并不是一件稳妥的事情,萧绰出兵时,代州-太原之间的战场一直处于拉锯状态,自然有必要在大军到了之后随时确认前线战况,再做决断。
萧绰坐在御辇帷幕之后,等了约莫半日,堪堪日落时分,才有心腹臣子前来向耶律贤禀报情况。
“臣韩德让,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