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和平的时间总是显得那么短暂。转眼,已是开宝四年春。
北宋朝廷靠着增发纸币带来的高速复苏效应,在这三年的和平建设期内让农业和盐铁得到了充分的重建。虽然还需要和南面的吴越保持相当规模的粮食、棉布进口贸易以稳定民生和军需,但是至少军队制造武器铠甲的钢铁,和百姓所需的食盐这两项上基本上可以保证自给自足了——当然了,北宋的国货在成本竞争力上还是比较糟糕的。粮食和棉布的产量低一些,纵然战时被人卡脖子,也无非就是勒紧裤腰带过苦一点罢了,不至于动摇国本。
赵匡胤的三十余万禁军扩军计划也很顺利,原本和李重进数年厮杀带来的军力折扣彻底得到了恢复,在规模上还略有上升。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也比建国之初和后周世宗时强不少,所差的只是一个实战经验问题,至少有十几万补充进来的兵力没有见过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指望在后续的战争中历练了。
说完了好的方面,再来说说不容乐观的地方。三年的时间,足够纸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恶果爆发了。事实上,哪怕没有吴越人动伪造纸币的念头,光靠北宋朝廷自己的管制,也确实有多倍的纸币超发问题。因为没有保证金,也不给金银承兑,大宋宝钞仅靠政府承诺百姓民商以纸币纳税作为回收保障,以至于到后来有些做政府采购项目较多的富商手中都持有了足够交几十年商税田赋的纸币积压了。
普通平民因为收到纸币的机会少,损失虽然也有,只能靠回到以物易物的经济状态下维持生活——大量的周元通宝,乃至信用质地更好的吴越通宝,都被商家全部窖藏了起来根本不肯花出去。市面上只有成色比周元通宝更劣质一些、因为掺铅过量而发灰的宋元通宝还在那儿维持小额交易。若是民间买卖非要有人按照官价给宝钞支付,便会受到“找不开”的待遇,非要强用,也得至少五六贯钞才能实值一贯吴越通宝足钱的价码,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年通货膨胀一倍。
……
吴越人这边,开宝儿年末攀枝花与昭通的州城、屯田、船厂基本修葺完毕。白石江航运和攀枝花栈道也大半完工,开宝三年开始变把云贵建设的重点全部投入到了修葺昭通以北金沙江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