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转眼三年(2 / 7)

黄粱三国 黄粱三国 2973 字 2天前

以鼻了。甚至不愿意和想听经济学的学子们一同上课。

王奇虽然知道这个时代对商人十分看不起,但没想到会到这种程度。因为现在的各大家族,其实都有自己的生意,只不过一般都是手下的家臣或旁系子弟在运作,像王家这样的豪门,却是由王奇亲自掌管家族的商务的。王奇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不对自己起反感,不过后来就想明白了,因为王家的商品主要是像白纸、折扇这样的文人用品,所以不会被文人认为是纯粹的商人。本以为也就只是几个名士会有意见,没想到最大的反抗反而是来自普通的学子。

而那些喜欢听经济学的学子,也基本上是来自原来金村的子弟。当初王奇答应金村的村民,将举荐他们的子弟进入书院就读,等王奇接掌了书院,也就实现了当初的诺言。但这些子弟和其他学子们总是很难相处,由于出身低贱,经常被其他学子们看不起,刚好对书院中传授的五经知识也不是很喜欢。此时王奇提出的经济学,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东西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出路所在。

见书院的其他学子都不愿意和这些爱学经济学的学子们在一起,王奇有点无奈,只得下令在书院所在的山脚下,再建立一座书院,称为下院。专门教授经济学、工业学等杂学。不过这个书院被上院的人蔑称为“杂院”。

王奇知道了心中好笑,这个杂院的本事,恐怕远比那些只会读五经的家伙要强,等将来他们大显神威时,天下人就会认识到了他们的力量。所以王奇并不管其他人的非议,经常去下院给学子们讲课。

王奇后来又写了一些哲学书,以前闲着没事时喜欢看看黑格尔,尼采的书,现在也终于派上用场了。

但后来写的这些书,他们的地位都比不上王奇前面写的这五本书。实际上,在书院中,已经有学子在私下里称这五本书为《小五经》了。认为他们的地位仅次于真正的五经。而后世在评价这五本书时,也同样喜欢把这五本书和五经联系起来,称为《王氏五经》或者《新五经》之类的。

不过这些事情和王奇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真正和王奇关系密切的,是蔡琰和王奇分居了。到并不是闹矛盾了,而是蔡琰为了工作的需要,搬到了书院的对面,一座新建的书院中了。

当初王奇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