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属革命老区江口县基本情况概述(3 / 8)

。十二年(1923年) ,废道 ,各县均直隶省 。二十四年(1935年) ,省分设行政督察区 ,江口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专员公署驻铜仁 。之后,行政督察区番号屡经更易 ,但体制未变 。在中华民国时期,江口经历了社会的变革和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然而,当地人民依然顽强地生活着,传承着自己的文化 。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3日 ,江口解放 。1950年3月1日 ,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12月 ,经国务院批准 ,江口、玉屏两县并入铜仁县 。1961年 ,江口、玉屏、铜仁3县分治 ,江口县辖区不变 。2021年6月4日 ,江口县列入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解放后,江口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党的领导下,江口县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

三、民族风情:多元融合的文化盛宴

(一)民族构成

江口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有汉、土家、苗、侗、羌等19个民族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84% 。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走在江口县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人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服饰 ,听到不同的语言 。在乡村,不同民族的村落相邻而居 ,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传承和发展着民族文化 。

(二)民族文化

1. 建筑文化:土家族的吊脚楼是江口县民族建筑的代表之一 。吊脚楼一般依山而建 ,采用木质结构 ,底层架空,用于存放农具或圈养牲畜 ,上层住人 。吊脚楼的屋顶采用小青瓦,飞檐斗拱,造型独特 。楼内的装饰精美,木雕、石雕、竹编等工艺随处可见 ,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苗族的建筑则以木质平房为主 ,房屋布局简洁大方 ,注重实用性 。房屋的墙壁上常常绘有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 ,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 。

2. 音乐舞蹈:土家族的摆手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 ,通常在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表演 。摆手舞的动作简单而富有节奏感 ,舞者们围成圆圈,一边唱着古老的歌谣,一边摆动双手 ,模仿着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如播种、收割、狩猎等 。苗族的芦笙舞也是极具特色 ,舞者们手持芦笙 ,边吹边跳 。芦笙的声音悠扬动听 ,舞者们的动作矫健有力 ,舞蹈中还融入了许多高难度的动作 ,如旋转、跳跃等 ,让人目不暇接 。

3. 传统手工艺:江口县的传统手工艺丰富多样 ,如土家织锦、苗族刺绣、竹编等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 ,是土家族妇女用手工编织的一种传统工艺品 。织锦的图案精美,色彩鲜艳 ,通常以花鸟、动物、几何图形等为主题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苗族刺绣则以针法细腻、图案精美而闻名 ,刺绣的内容多为苗族的历史传说、生活场景等 。竹编工艺在江口县也非常流行 ,艺人用竹子编制出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如竹篮、竹椅、竹篓等 ,造型美观,实用价值高 。

(三)民族节日

1. 土家过赶年: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习俗 ,即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 。相传,明朝时期,土家族士兵奉命出征抗倭 ,为了不耽误战事 ,他们提前一天过年 ,之后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过赶年时,土家人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晚上,还会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 ,人们唱歌跳舞,庆祝新年的到来 。

2. 苗族四月八:苗族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