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做不住这个皇位了,但这权谋算在你自己的妹妹身上,我有些不太适应。而我现在也明白了。若你想要妹妹经过刀砍斧凿,走上这一条路,那这一切也是必须经历的,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若是有,那可能也是我这个当母亲的错了。”
“母亲何出此言?”
赵滋着急。嗓子里的红豆差点儿吐出来。宋后淡淡说:“润儿,你来我身边时,已经三岁了,我知你纯善,也用心教养。可你是哥哥,是我南宫唯一的男子汉,我要求你去顶天立地,而苛责你一些游走于黑暗的方法,也……因为不是你生母,有些地方不敢担这个是非,可我是嫡母,你今天就算有所失败,那也是我的错,我……,不够好才对。不仅害了我儿,还有可能把邦媛給搭上。”
说罢,这个尊贵坚强的女人落泪了。到了这份上,说这话的意义就很小了,但她就算是个正直女人,但也毕竟是有感情的。到了这种时候,难免会落泪伤感。
不过到底是在政治场中走过了几十年的女强人。她很快就平复了心情,都不用赵滋搜肠刮肚的劝她。反而是他对赵滋道:“官家的心思我也明白几分,诸皇子这没有太过出色的。老二生母野心太大。老三的生母是完全听皇后那一族的。这两个还算是个半大小子,剩下的连8岁都不满。国家多事之秋,硬把这种孩子推上皇位,那是等着五代时期的乱象频现。可为了国家稳定,作为你们两个人的养母,还是得劝一句,官家就没考虑过让邦媛当摄政的问题吧?这孩子虽有野心,但对你一直是忠心耿耿的。”
赵滋眼看嫡母恢复,叹息道:“臣不是没有私心的人,自然也想过。可我更知妹妹是何等的脾气。幼君登基之后,就有自己的母族和。利益相关体。长大之后更是不大可能和姑姑同舟共济的。与其埋下这个祸根,还不如坦坦荡荡的跟邦媛说明白,何况辅政鲜有善终。儿子到底是邦媛亲哥哥,心里有些不忍。”他顿了一顿,又强打起精神正色对宋太后说:“儿臣知道妹妹的能力,也知道自己这几个儿子绝无这等本事,加上多年来的政治一端,所以我最后选择了这条路,不管邦媛做成什么样子,朕都不怪她。”
宋太后考虑再三,也知道赵滋没有说错,这就是最优的解释,只是母子多年,他还是忍不住道:“润儿,你是天下最好的官家,可身为你的母亲,国家的皇太后,我还是要劝你一句,你可以渐渐的给邦媛更多的权利,可以跟宰相要求配合代王,可有些话,你可以先写下来,绝不能在人前露出一思。不然你若是很快好了。你妹妹如何自处?就算将来有什么不好说的。人性都是复杂的,利益群体盘根错节。你不能保证邦媛一定不被人黑了,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其实,也不是这母子二人偏心,觉得舜华就跟他们不够亲,主要还是能力的问题。现在宋朝这个情况。当家之人必须能打善军,还得会治理一方。
赵滋和宋皇后交了底,感觉自己心里有了极大的依托,精神好了不少,赶紧答应了下来。
而宋太后也决定,到时候叫上徐太妃,两人一起写写封差不多意思的信,让邦媛先有一个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