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356章 郡主转变(1 / 2)

赵惟馨向来不太受人信任,也是因为她虽少年受苦,但毕竟赵滋登基后就有人托底,所以做事狠辣有余,却少谋,这些事,李黛是成国长公主的伴读出身,自然清楚。

但是,一向待人少礼的赵惟馨不再解释,只说敌军将至,要安排人手,李黛无奈只能走了。

此时秋日的太阳染红天空,一身皮甲,不知何时已经和赵邦媛一般高了的温阳郡主却冷静地将王宏来所率一千人和自己本部一千人隐藏粮仓附近,她身边的莫侯陈嘉仪有些紧张,问道:“郡主,您之前为何要和寇通判做那般戏,当初与会之人难道有不可靠的吗?”毕竟在河北,怎么看也是契丹人更不得人心。何况能参与作战会议的,哪个不是得用的。

赵惟馨一面观望远处稀稀疏疏的人马,一面回她:“小心不蚀本,狼牙山这些年与定州相连,类似的事还少吗?秋司寝问不出太多信息,但谁也知道斜轸不是好相与的,但我既然领命,如何能不尽全力!”

莫侯陈氏顿时无语,她家是先帝时的医官出身,万幸没跟程德玄似的和南宫梁子太深,不死不休。所以父兄能在太医署继续任职。又因为当年德芳原配焦王妃病重时,就算有钱,也无人敢轻易救治,还是她那个会医术的老祖母不忍见她几个幼儿孤苦无依,出手救治——反正她只是一个跟着丈夫读了一辈子医书的老妇人,又不是正式的官员。

只能说种善因得善果,她也一直得以跟着焦妃之女温阳郡主,也知道郡主这些年积极的变化,所以这次任务她也算全程参与,更是知道,战争的阴霾之下,宋辽两方都在争取河北的子民,但是这些百姓在强大的军政府面前是那样渺小和无力。他们固然倾向赵宋,但也不敢太得罪契丹人,更不用说,一百个好人里难免也有一两个坏种子。

只能说,时代大潮之下,无人可以幸免。

而莫侯陈嘉仪不再说话,惟馨反而有些紧张,当年在徐河,她虽也是用火攻,跟其他人真刀真枪的干了一仗,从而得到自己姑母的允许,留在定州。但那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觉得契丹人也就这么回事儿,只要粮草军没充足,他赵惟馨才不会跟叔祖父那样丢人现眼。

可是当年天倾之下,她本着一腔热血拐着荆襄大众来了河北,却被代王分配了抢粮食的任务,虽然知道合理性,也有王曾全力相助,但是事后点检人马却发现,粮食是抢到了,但其中损坏足有十之二三。更可怕的是,其中四成襄阳儿郎再也回不去了。大清河的水流是那样湍急,她连尸骨都没有办法让这些汉子们归故里。

战争这个沉重的议题,第一次砸在赵惟馨这个并没有受过太多苦的皇室郡主身上。后来,他守着狼牙山,跟定州城的尹济轮遥遥相望,代王有很多事情要办。但是他逐渐从数不清的流民,和各种军事冲突中,磨练了出来。

你能理解了,为什么当初代王姑母看她这么不顺眼?天下大事面前,你只论男女不平等是根本没有用的,你若做得好,自有权力支撑着去做将来的事情。若做不好,就是为本就弱势的群体添乱,这种情况之下,赵邦媛几乎没有容错率,又何谈给她更多宽容呢?

只是她身为太祖赵匡胤之血脉,既然来了河北,难道就坐视祖宗之地被人荼毒,千万子民被人奴役吗?

不,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也好,赵惟馨终于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不然大王再怎么着也不会分派她。

赵惟馨看着远处的人马,暗自发誓,绝不能沉不住气,在这里输掉自己的人生和愿意跟随自己的民众军队。

而反观契丹人,大队人马中,主将耶律昭无奈看着身旁的萧排押——后者是萧勒德近亲,但却是被萧挞凜排挤过来,因为契丹大姓之间关系就是这么复杂,开口道:“都监不要赌气,还是尽快烧了宋人良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