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胡虏无百年国运,但契丹存在北地近三百年,还真是跟汉军世侯有关系。
这个制度最早形成于阿保机时代,他乃英主,意识到在草原上纵横驰骋的能力堪称一流,然而若论及治理国家这一领域,还是比不上千年熏陶的汉人。他于是决心任用这些汉人,随即差遣使者到各处去游说,诱之以高官厚禄,还承诺赋给他们予世袭罔替的特殊权益。
这些人也不是人人都是冯道有底线,也不是吕端他爹率领全家跑了,许多燕地世家被这般诱人的条件所吸引,相继投身契丹阵营。
当然,这些世侯家族和唐代的五姓七家没啥关系了,大部分是晚唐时的刺史一类,如赵家,何家,刘家。
那些汉人世家的子弟获授“世侯”的称号,不但在军队里担当重要职务,而且在朝中负责处理政务,最显眼的自然是国相韩德让。
但在契丹人的治理下,他们形作风鲜明,先进的同时,也使得他们需要更多的战功来证明自己,融入辽国这个民族驳杂的国家。
刚开始问话的大鹏翼其实职位一点不比详稳唐低,而且他“貌状而勇健,闻名边塞”,也就是不姓耶律,不然其会屈居副职。
这也是辽国改革的巨大问题,萧绰一心汉化,建立一个公平的机制,将部落变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这就需要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鼎力支持,这种情况下反而必须顾及他们的核心利益。
那渤海大氏,高丽康氏,奚族萧氏的利益呢?
原本,他们吞并了河北这肥沃土地。是可以通过巨大的战争红利来消化内部矛盾的。这不是有一个不太懂事的代王快把河北的人力给挖空了。让这些分赃不均的贵族们又开始闹了嘛,所以萧绰才无论如何要先灭了她。
说到底,真正出来扛事儿的人,没有一个是容易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都要调解,大宋难,大辽同样也不容易。
但在军中,还是军功服人,要不然大鹏翼怎么敢阳奉阴违,当即拍着赵平夏肩膀说:“好儿郎,汉人有个典故叫做温酒斩华雄,我也煮一壶好酒等着你。”
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关二爷不喜欢蛮夷用他这个典故,反正这壶酒是去温了。但还没端上来呢,赵平夏人头就被割下来了,要喝也只能喝孟婆汤了。
而更让台上诸将官难以接受的是,他们看得分明,那个高桂英根本就没有出手,是旁边一个瘦弱不堪的少年飞起一脚,夜叉巡海一般,一刀取了他的性命。
而根据此人的衣服判断,八成是个内侍。
真是挑衅意味十足,而赵平夏官职不低。他的下属要是不想被连坐正了,军阀就得挨个去找宋军拼命,当然,刚才输的太快,他们也是都不信邪,或许这个汉家子就是个凭借父亲荫封的废物,众人兀自下城而去,结果鼓声累累中,又是一具尸体横陈。他的另一个同伴倒是好一些,但是被活捉了。
高桂英力大无穷,任守中出手如电。另外几个宋将也全都不是孬种,终于让这些傲慢的辽国士卒意识到。不出兵马是根本平不了他们的。
事到如今,大鹏翼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他吩咐侍从为自己披甲,准备亲自带队冲锋,当然,他也不傻,刚才契丹勇士个人出去,还能说是因为义气,但他要是带着大队人马去,可就是公然违抗军令,按律当斩,因此还是先去见了详稳唐。
详稳唐就在大堂内等着,面如沉水,居然也是一身戎装。话说他虽然拼劲少了,但到底是宗室,自幼长在军营里,坞堡那里的事哪里会不知道,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有奇迹发生,能够擒杀宋将长自己的声势罢了。
但这不是没有吗?
眼下大鹏翼损兵折将,有求于人,态度放的很低,“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