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一步,徐先生明白了吗?”
徐百川先是一愣,继而老泪纵横,道:“我这弟妹命也太苦,心也太好了,若真是有轮回,她下辈子可应该投胎个好人家。”
明楼想起了自己的大姐,心里也非常难受,最终告辞而去。徐百川的儿子徐小飞送客之后埋怨父亲道,“爸爸,人家明副部长亲自来找您谈话,您就不能趁机为孩子说说好话吗?他们现在工作都不容易。”
徐百川一时之间都觉得非常腻歪,这要不是快九十身体没劲儿了,多少得给儿子一拐棍儿,他道:“新社会了,有能力就去奋斗,平日里你不看报道呀,多劳多得。再说了,你小子就没有点儿良心吗?当年可是你六叔六婶儿把你从港城救回来的。”
想起记忆中已经模糊的叔叔婶婶,徐小飞也难得沉默了,我早已经不是被母亲带走的懵懂少年,而是一个成熟的中年男子。他想了一会儿,对父亲道:“您曾经跟我说过,六叔叱咤风云,扬名美英诸国,那对于他这样的人,自然是隐姓埋名才能过好这一辈子,你又为什么非得要和他见一面呢?你可不是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徐百川看着已经有白头发的儿子。想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道:“罢了,我以后不会再问了。”
许多人就以为他们这些特工是十恶不赦的。殊不知,他们也有殊死杀敌,报国疆场的战友羁绊,那种血与火之间的感情,不是下一代人能够明白的。
他感觉自己一生都是虚度,见到儿子之后也没有什么不甘心的。要说唯一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想见郑耀先一面,哪怕再不问其他的是与非,不问你跟我说的姓名和籍贯是不是真的,只要见到你安好,我也就放心了。
但徐小飞说的对。老六的名气太大了,隐藏起来对他才是最好的。他是老哥哥只想着自己好过,当年在上海的下水道里,是老六自己早就死了。
在那之后,徐百川再也没有提过郑耀先的名字。甚至连所谓的人也全都不见了。每天就是逛逛公园儿,偶尔有精神头教重孙子背古诗,活得像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样。
港城回归,北京的郊区烟花绚烂,每个人都为百年的国耻得到学习而痛哭流涕。徐百川虽然也高兴,但终究年纪大了,容不得太激动,就一个人在阳台上静静的看着灯火璀璨,但不知道为什么,儿孙们一个都不在,应该是去
伴随着数秒倒计时开始,徐百川本已平静的心也不由得紧张起来,竟没有发现国家给配的保姆竟然开门迎客,一个一身工装老人进门,等徐百川幸福的关掉电视,这人才笑着打招呼道,“四哥,你老了好多呀。”
1946年一别,整整半世纪未见的结义兄弟,竟然就这样相顾无言,半晌之后,忽然都一起笑出来,笑着笑着就流出了眼泪。
没有人知道那一天他们谈了什么,家人只知道三天之后,徐百川安然而逝,享年九十一岁。
按照他的遗愿,安葬于重庆。
———
按照改写郑耀先应该在八十年代去世,这里是为了满足徐百川的兄弟情,希望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