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太重要,也怪不得王曾如此不顾形象。
其实历史上大名府作为宋朝北(防和谐)京是在檀渊之盟后,但现在它也有巨大的军事意义,所以它也是辽军猛攻的重点城市,而不同于定州物产匮乏,所为榷场一直被邦媛卡着,大名水陆交通可是物资丰富,所以尽管那里没有长公主,但士卒攻城热情很高,耶律抹只根本不比多动员。
而尹继伦就算意识到不对,也不可能像邦媛一样用皇族身份强压着半军事化管理,从开战之初崔翰就被杀可以看出来他的压力之大。
果然,来使那看着比王曾当初还邋遢,见了邦媛如见亲人,若不是一群女官围着能抱着人家代王的大腿哭,但就算如此也是哽咽道:“大王,我等初次遭遇大敌后,节度就说外城守不住了,只能守住元城(大名首府)待援,崔将军正是派去找援军的。后来我们探知契丹兵力,节度私下就说只能为大宋尽忠了,可恨节度忠义,却有草民不识胡汉,多次计划卖城,后来听说馆陶附近投降的良民都成了契丹军的仆人,朝廷又册封了您未河北元帅,这才消停了些。”
可见王曾也没吹牛,人家却是分析到位工作认真,而且本身就是个招牌。
刘娥轻轻更正道:“好汉子,我们大王是副元帅,河北留守。”
那人能来出使,也是个机灵之辈,连忙道:“是是,副帅,小人欢喜糊涂了。现在节度说元城已经不可守,向来投奔您。”
这倒是也不出乎邦媛的意料,尹继伦这一辈人算是成长在大宋,虽然也有一些五代习气,但你让他当亡国奴人家宁可战死,但什么为大宋尽忠听听而已,说真的真到了那一天,吕端不好说,吕蒙正和寇准是真会和大宋同生共死。
但自古轮机不论心,尹继伦在重重压力之下仍然选择大宋,城池无法在守就带着百姓和军队投奔她这个朝廷认证过的河北留守,这当然是大大的忠诚表现,不仅得表扬,而且还得做出相应的接收措施。所以邦媛主动道:“尹节度辛苦,本王只有感动,怎么会不答应。只是不知道节度手里还有多少兵马,又要带多少百姓,准备走哪条路和本王会合。实不相瞒,本王也是打算走满城打通太行山,不然就去待人,这个搞法,我觉得日后来投奔我的人不会太少。”
那来使一路所见,只觉代王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所以道,“实不相瞒,因为契单人攻城猛烈,我们节度手下能战士卒也只剩下5000战马1000匹左右。剩下的军械,除了横刀和铠甲节度说没法带,百姓不愿为契丹奴隶,毕竟谁也不是韩德让家那么贱骨头,但老人孩子实在带不走,能跟着大部队的也就一万三千左右。”
统计的那么细,证明尹继伦心里有这个打算已经很久了,他做出这个选择也是极其无奈之举。来时没有说的是,每个士兵甚至只有7天的口粮。百姓如何大家都不敢问。
其实他说这话也不知道韩华在场,女子心细,大家不自觉都想转移话题免得她尴尬,不想韩华却主动道:“那城中那么多老人孩子怎么办,尹节度不管了。按契丹人那种野蛮,只怕耶律氏和萧氏都不会要,他们只会扔给渤海族,到时候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啊!”
那使者咽喉肿痛,见惯厮杀的他按说不应该有这种软弱的情绪,但是想到他自己坐着箩筐出城的时候那乌黑却充满着渴望的眼睛,却感到自己说出来的话如此无力,“节度,和我等,实在是没有办法。”
这就是战争,厮杀的淋漓畅快后宗室伴随着剔骨一般的疼痛,也无怪乎王权斌曹翰后来会那个样子,战争,真的会摧残人性。
邦媛无比痛恨自己来之前为啥没有把毛选背诵全文,她相信五千年来只有这个人能做到,可现在自己却面临着这样痛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