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开始淘汰其中老弱。
第四日,高琼上疏要求离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去充当先帝山陵使。但被赵德泽挽留,并且把山陵使一职交给了赵普。
赵普年纪比赵炅大了二十好几,此来是追求权力的,不是给人修坟的。赵普当然嚷着不干,但赵德泽就拿金匮之盟说事儿,逼得这位老丞相不得不走马上任。
这些事情一出,宋皇后这里更是门庭若市。不断有贵妇人前来跪拜请安。除了燕国长公主实在不好挡之外。赵邦媛和赵舜华谁也不放进来,只说母后累着了需要静养。
雍熙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钦天监测出的黄道吉日,这一天十月小阳春,阳光明媚。天朗气清。嗣君赵德泽先是等在报本宫,由内侍宣读宋太后懿旨,首相吕端劝进,正式从丹凤门走入。
他本穿着嗣君朝服而来,至大庆殿更衣,着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最后由宋太后亲自给他戴上冕冠。
赵德泽随即至正殿,受玉玺,升御座。群臣在殿外称贺,宣告他成为大宋第三任天子。
按照流程,赵德泽又要去太庙参拜他爹赵匡胤,然后再去誓碑殿,最后回朝。
也就是同一天,宋太后在帘后对群臣道:“我儿年将志学。实不需妇人干涉,吾即日退居后宫。”
这是母子两个事先商量好的。赵德泽象征性的劝了一会儿,就叩谢宋太后多年养育之恩。宋太后随即提出,德泽二字常用,避讳太难。她道:“泽,甘露滋润也。官家字润,当改名赵滋。”
给子女起名字向来是父母的权利。何况宋代避讳确实严格些,吕余庆原名吕胤,避讳赵匡胤而改名。沈义伦为避讳赵光义而改名沈伦。当然,赵滋当权之后,沈义伦很有眼色的不提改名这一回事儿了。
但无论如何,这些繁文缛节,能省则省,总归是对天下有益的群臣小,自然没有意见。
宋太后退往后宫后,赵滋南面独坐,道:“朕绍祖宗基业,当以天下为先。不忍见军卒征伐无度,决定即日派使者往契丹,表达休战之意。”
——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