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入经,真的是顶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按照传统,宋朝以前的十三经(《乐经》毁于焚书坑儒),基本都是周朝以来的“诗、书、礼、易”以及《礼》的衍生著作,还有孔子自己著作的《春秋》及其三传,加上留下来的《论语》(《尔雅》是字典)。
唯一能作为例外的只有《孝经》,这部经是孔门后学集体编撰而成。
可以说,除了孔子以外,但凡带有明确个人思想倾向的著作,都是没有资格入经的。
《孟子》能够入经,在于孔孟地位的绑定,而后宋朝顶着巨大压力,将《孟子》抬入十三经,此为罕见的特例。
因为《孟子》已经入经,还作为后世的科举考试题目,那么与其观念相反的《荀子》,自然就不可能再入经,而且科举也完全用不上。
聂宇要重新抬荀子入庙,在于他前世看过《荀子》,知道这部著作到底有多么超前。
荀子可是不止反性善论,还认为王朝的根基——天人感应说,都是在扯淡。
荀子认为天有天时,地有地利,人有人治,说人话就是人与天、地确实是并立为三,但并立的意思也是互不干涉,人要是舍本逐末,盲目追求天人感应,让人去干扰天道运行,这是蠢蛋行为。
说的再直白点,荀子认为王朝兴衰的根本,跟天道感应没有半毛钱关系,一切都在于人治,皇帝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王朝就能兴盛,反之就会衰败。
闷头去崇拜天道,这不是皇帝圣人该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