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劝进(3 / 4)

个个争得脸红脖子粗,若非汉王就坐在那里,这些人怕是都能吵着吵着打起来。

毕竟,这可是新朝国号,不只是百年难遇的鼎革盛事,还是对新朝国号确立的参与感。

今日在此争议的秘书官,就算国号最终未被采纳,百年以后也得被写进史书记录。

要是国号被采用了,少说都得是著书立传的级别,好好说道探讨怎么用的这个国号。

说不准,后世还得出一堆营销号,来探讨某某对大汉的国号影响,编一大堆乱七八糟,不明真假的小故事。

换谁来了都得争一争,这可是随便提一嘴,都能上史书留名的好事。

众人正争议着,邓显鹤忽然来了一句:“国号不如叫大乾如何”

神特么“大乾”,听到邓显鹤蹦出来的这个国号,原本还端坐在上的聂宇,终于是绷不住了。

邓显鹤连忙解释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蒙元国号之由来,所谓大元国。而蒙元之后的大明,则来自下一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此为大明国。因此,若要暗合天意德运始终,则可取后一句,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便是‘大乾’国号之来历。”

这几句轮转的话,全都出自周易《彖传》。

可以说,若是按照周易《彖传》来算的话,邓显鹤提的这个国号,是可以被现在的伪清所继承。

只是伪清不讲规矩,大元、大明都用了周易旧例,伪清偏要特立独行,自己定了一个大清的国号。

大清,水克火,正好克制大明。

又有《管子内业》:“镜大清者,视乎大明。”

没办法,得国不正是这样的,清修《明史》就是最好笑的点,为了遮掩自己底气不足,愣是把一部史书修了快一百年。

熟悉明史的史官都熬死的差不多了,《明史》才算出炉了。

邓显鹤见聂宇对“大乾”的国号似乎有些意见,又补充道:“以《彖传》来说,国号便是以此轮转承运,唯有伪清从始至终未将自身视作中国王朝,这才自改大清,美其名曰水克火,实则狗屁不通。而我大汉若以大乾承继,便是恢复中华德运秩序,又以乾道为国号,暗合天道之数,国祚必定绵长。”

说罢,又补充一句:“若是大王对大乾不满意,还可以大和、大贞……”

大和、大贞……比大乾还离谱。

好在聂宇没来及说话,倒是魏辅邦出言反对:“国号大乾还能理解,乾坤天地,此为天道。大和、大贞未免太过生僻,而且也不合乎我大汉开国立意。”

众人争执不出个所以然,大家都想自己建议的国号被选中,谁都没办法真正服众。

聂宇却也不着急,国号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出个参考,顺便考校一番秘书阁众人的学问主见。

就算现在他们都能认同几个国号,那也是要回头拿去内阁,让内阁众部的官员全都参与讨论,甚至还得打一番口水仗。

完事了,还有新的年号。

称王有称王的年号,称帝也有称帝的年号。

称王年号可以随意一些,聂宇一言而定,称帝的年号,那就必须细细斟酌,必须要合乎开国的立意。

挥手屏退众人。

聂宇将众人整理出来的国号全都写了下来,只有“大和”被单独剔了出去。

虽然“大和”在周易也有特定的立意解释,还是相当正面的立意,但聂宇还是绷不住,总能想到隔壁的小岛国。

说起岛国,聂宇又想到了彼时的世界局势。

今年已经是大汉兴华三年,伪清嘉庆五年,西元180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