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说的没什么毛病,但被聂宇直接忽略,既觉得膈应,还有太不吉利了。
宣统三岁登基,六岁退位,这什么勾八年号
聂宇看完整本奏章上面拟定的十多个年号,总觉得都差了些意思,想了想问道:“这年号非得用两个字吗能不能用恢复中华为年号”
听到这话,别说顾景这礼部尚书了,另外几位内阁大臣都有些发懵。
不是,恢复中华为年号
还有没有文化
顾景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大王,年号虽然不拘泥于二字,但四字年号早在宋时就已经逐渐弃用,所以这恢复中华的年号实在是……”
说得很委婉,潜台词就是这年号太直白了,也太没有文化涵养了,说出去怕是真得被天下人笑话。
聂宇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坚持,再看奏章上的十多个年号,反复思忖筛选半天说道:“恢复中华不能用,那就叫兴华吧!取复兴华夏,驱逐鞑虏为义,明年开春定为兴华元年,正好兴华二字简单,百姓看田到也很好记。”
“大王英明!”
内阁众人听罢连忙拱手。
顾景有些无奈,礼部拟定了几天,特意根据大汉的实际情况,甚至迎合大汉的当前局势,还有汉王自己的喜好,弄了十几个年号,结果愣是一个都没被采纳。
要说文臣拟定年号,皇帝一般都不会拒绝,最多就是字形上稍微修改一二,体现新帝登基的权威。
这全部否决,自己取一个年号,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罕见了,同样也让礼部有些没面子。
罢了罢了,没面子就没面子吧!
跟了个开创的雄主,能安稳混到开国封赏,晚年退休归养就不错了,还想要尊严面子
小机定下年号,聂宇把奏章随手一放,接着说起明年的正事规划:“年关将至,再过几天就该过年了。过完了年,我大汉就该兴华元年,对照伪清那里就是嘉庆三年,也可以是乾隆六十三年……”
说到这里,聂字特地顿了顿,脸上露出古怪笑意。
年的年号,又提了嘴伪清那边的年号,很难说不是故意提的。
不过确实如此,伤清的年号是真的让人难蚌,皇帝都换了快三年了地方上还有不少在用乾降的年号,都用到快乾隆六十四年了,许多百姓甚至不知道皇帝已经换人。
嘉庆年间来清朝贡的朝鲜使节,干脆记录乾隆以皇帝身份接见了他们,对他们仍旧自称“朕”,还下皇帝“敕旨”进行赏赐。
聂宇继续说道:“今年,我大汉已经拿下了武昌、汉阳、安陆、荆门、宜昌(部分),算上现在的荆州,差不多就是湖北半片了。明年的开春回暖,剩下的半片也该整军取下了,这第一战便是襄阳!”
明年先打襄阳,这是大汉内部早就定好的战略预案,就连大都督府都已经提前好几个月在做战略部署。
林文昌也不反对,他已经基本适应了,做大汉的户部尚书,就是要面临长期抗压和缺钱没钱的问题。
打仗要钱、建设要钱、移民要钱、分田置镇也要钱,总之样样都要银子粮食。
钱粮肯定是永远也不够用的,积攒下来多少都不够用,只能想办法把所有钱粮一分不浪费的全在刀刃上。
可以说,大汉这边的官员廉政,有大半的功劳在户部。因为户部天天都在盯着有没有人伸手,谁要是伸手了,就是在给他们工作添堵找麻烦,那就正好抄家灭族,财产充公以后还能聊胜于无。
在户部的监管下,大汉的都察院都快没活干了,群天天看账本的来看你有没有贪污,那不比都察院的外行要更专业
刘骏点头说:“是该打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