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义务教育(2 / 3)

员不多,甚至完全不够用,所以官员升迁没有太多竞争压力,到处都是政绩,也就能升的很快。

可现在不同了,汉军的官员虽然还是不够用,但整体基数已经变得很庞大,官吏要正常升迁的话,所要求的政绩也都快被诸多同僚卷上天了。

你干的很好,我干的也不错,他干的也还行,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四舍五入下来等于所有人还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小学毕业可以做分田官,中学毕业可以做镇长官,大学毕业也是差不多,可以一步到位授予县令佐贰官的官身,最高能担任到地方县丞。

之所以不直授县令这样的实权官职,也是为了实际而做出的调整。镇长和分田官可以实授,因为二者权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农民公会和乡镇文吏二级控制,镇长实际要管的事情并不太多,大部分时候就是居中调度,做一个拍板统筹的总领导。

分田官就更不一样了,上来就是亲历亲为,老分田官带新分田官,下乡分田,处理百姓问题纠纷,能够直接体会到百姓辛劳。

县令跟这两者完全不同,县令权力太大了,有着百里侯、父母官的俗称,能管的人太多了,就算汉军治下最穷最偏僻的县,也有几万人口了。

县令稍微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让几万百姓的衣食住行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大学授官肯定不能直授县令,只能授予没多少实权的佐贰官。

让他们跟在衙门后头先观政学习一两年,等学的差不多了,就能实授县令主持一县事务,也要真正去为自己的做事实干负责了。

如此,小学、中学、大学,正好各占三年,合起来刚好九年教育。

聂宇写完《文教改革与义务教育》,接着又拿出几本教材,分别为《数学》、《物理》、《化学》。

想了想,提笔在教育改革的后面加上了数学、物理、化学,数学定为小学、中学、大学必修课程,还会归入升学、毕业考试里的重点必考。

不会数学算术,如何知道治下有多少百姓

百姓能种多少亩地,收成几何,人口、粮食的增长是不是正常的,有没有士绅地主欺上瞒下,隐匿人口和兼并土地

数学为必修课,物理、化学暂时定为选修课程,但额外在后面留白,这留白的部分还需要找内阁诸部商议具体细则。

因为从当前利益的角度,物理、化学对汉军用处不大,物理还好,好歹涉及到了蒸汽机、炼钢炉这些,化学几乎完全看不到任何价值。

所以,要想个办法让学子们愿意去学这两门学科,比如说设立物理、化学相关的官职,不用实权官职,可以跟翰林院类似的虚官,让学子产生对这方面的关注度。

毕竟,古代的科举实在太卷了,真想靠着科举做官,跟过江之鲫没什么区别,难如登天啊!

聂宇合上还没写完的文教改革章程,拿起之前放在了一边的一部奏本。

这是礼部尚书顾景递上来的奏本,内容说的很简单:湖湘士子请求汉王府开科取士!

这里说的湖湘士子,并非指的湖湘全体士子,而是只有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了岳州、长沙二府。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算是比较早就被汉军占下,但却没有第一时间投效汉军。可能觉得汉军兔子尾巴长不了,也可能是觉得汉军给的价码太低,起步还要先从文吏做起,简直有辱斯文!

今时不同往日,聂宇自称汉王,汉军已经真正成了气候,甚至真有几分成事的希望。

还有传言,据说汉王梦中得授仙人赠子的前明传国玉玺,汉王是真正得了天命的真龙之主。

许多听闻消息的在家士子实在坐不住了.他们拉不下脸来去从基层文吏做起,而且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