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算个屁的主意,募兵抗贼,这不是本来就在做了吗
就算真要募兵抗贼,好歹也拿个具体章程出来,三句话不超过十五个字,有毛用啊!
可惜,不等师爷细问,田灏已经不给机会,当下摆了摆手令其退下。
“怎样府台大人怎么说”
“对啊!湘西苗民都投靠了反贼,我永顺府已是四面危局,稍有不慎就得万劫不复啊!”
师爷刚回到衙门前厅,在这里枯坐等候的王同知和李通判,就连忙上前开口问道。
“……放粮募兵。”
“什么”
“府台大人说了,放粮募兵。”
“……”
三个人瞬间陷入到了沉默。
过了好半晌,那师爷忽然问道:“二位大人,不知你们是想活还是想死”
王同知和李通判相互对视一眼,立刻问道:“师爷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些,怎么个活法,又怎么个死法”
师爷摇头晃脑说道:“死法的话很简单,无非负隅顽抗,二位大人战死殉了大清。这大清的朝廷若是顾念苦劳,或许会为二位大人封妻荫子,让二位大人的家族富贵绵延不绝。”
“那活法呢”李通判急忙问道。
“活法嘛!小人这里有上中下三策。”
师爷微微一笑:“下策,二位大人还是负隅顽抗,但能在破城前,就先假死脱身,今后隐姓埋名,或许能保命。”
“这样不行。”李通判摇头。
假死脱身,隐姓埋名,这太不靠谱了。
光是一个户籍问题就没法解决,没看人家朱三太子都七十多了,还被满清抓了出来凌迟处决。
师爷不紧不慢,继续说道:“中策,二位大人现在就弃城逃跑,往酉阳避祸。酉阳虽然也有贼寇,但都是战力较差的白莲教,而且还有朝廷官兵保护。二位大人可以一路潜逃酉阳,再上报朝廷,今上嘉庆新帝据说是个仁厚的,可能饶了二位。”
“……”
王同知听明白了,直接问道:“上策呢”
“献城投降!”
“大胆(放肆)!”
王同知和李通判同时高呼呵斥。
师爷却是一点不怕,反而笑道:“二位大人尽可大声一些,最好招来几个衙役,把小人给抓了,那么二位大人也能去当大清忠良,为家族妻子谋个追谥富贵。”
这下,两个人都不说话了,刚刚也只是下意识呵斥,算是骤然听到不能听的话,说出来的条件反射。
可呵斥完后,他们发现自己居然并不那么反感,反而还有些想要认真考虑的意思。
这太可怕了!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是因为汉军已经几乎打下湖南全境,再加上彼时的四川、湖北、黔贵都不是有苗人造反,就是有白莲教反清,这局面跟圣祖年间的三藩之乱都颇为相似了。
师爷仿佛看透二人心中所想,说道:“二位大人想必已经看出来了,如今这大清江山,湖南已被汉军近乎全据,湖北、四川也有白莲教糜烂一片。就连黔贵西南,这里的苗人虽然已被压下,可只要湘西的朝廷大军战败,湖南巡抚、提督战死,湖南也被汉军全据,消息但凡传出去,黔贵苗人必定顺而复叛。”
这话还真是实话,苗民在满清朝廷的眼里,就是这么的反复无常。
可能第一年镇压下去,管了一年安稳,第三年又得起来暴乱。
没办法,满清朝廷改不了吃屎,压榨盘剥把人逼反,那就镇压,镇压完了,接着压榨盘剥,再把人逼反,再继续镇压……
师爷接着说道:“这大清已经快完了,二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