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裁。
留下朱祁镇的孩子朱见深,未来培养起来,如果能成才就上位,不能成才就培养出一个更合适的上位。
朱元璋累了,朱祁镇这一遭,让他对后世大明不抱太大的希望,未来皇权必然被文官集团所压制,文官集团不可撼动。
好在文官集团也有一些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争万世名。
还有那个一条鞭法,那小子说是叫张居正的内阁首辅制定,推广,想必是个能臣。
他们整顿好一切,收揽大权,为朱祁玉铺路,又为那些为大明战死的将士们,安顿好他们家人,解决掉大大小小的矛盾,让朝堂之上焕然一新。
在最快速度,再次调集各路大军。
朱元璋制定战略计划。
朱棣亲自执行,率领汉王朱高煦,朱瞻基等人,带上后世力挽狂澜的于谦,一起出征。
“于谦!我只示范一次!”
朱棣,朱瞻基带着于谦冲锋,于谦虽然很懵,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但明朝历代的皇帝全部过来。全是能打,军事水平极优的皇帝。
他们亲自出征,痛打落水狗,狠狠干了一波,重新回到皇宫。
于谦心中有种想要再换一个皇帝的冲动,如果太宗皇帝愿意留在这里,不行的话,留宣宗皇帝也可以。
皇帝与皇帝之间的差距真大。
于谦回到皇宫,又被朱祁玉叫了过去,两人交流,他觉得临危受命的朱祁玉不是不行,自己好好教导照样能成为一代明君。
关于大明后世发生的一些事,于谦有所猜测,文官集团做大,但他绝对不会同流合污,而是会为了天下百姓好好辅佐皇帝,让社会稳定,让百姓安居乐业。
一段时间后。
大明朝堂又被狠狠整了一顿。
从上到下。
朱元璋没有兴趣安排下去,朱棣接过手,他很满意于谦,对自己的太孙朱祁玉不是那么满意,但比起那个【大明战神】,【叫门天子】,朱祁玉太让他满意。
跟于谦一搭配,两人可谓是君臣之间的模范与典型。
朱棣专门喊来朱高炽,朱瞻基一起教导这么一个太孙,告诉他要用于谦制衡文官集团,否则文官集团必然做大。
如今大明朝武将集团,精锐尽丧,必须尽快培养新一批武将。
朱瞻基提醒自己儿子朱祁玉,于谦千万不能死,绝对要让他多活一段时间,不然于谦这么一个文官集团推出去的代表必然会成为文官集团一个旗帜。
而于谦本人自然是不会跟文官集团同流合污,所以于谦是朱祁玉最好的帮手,最好的刀,要是用得好,文官集团做大的倾向不是没有办法止住。
朱祁玉全听进去。
另一边。
朱元璋:“我就不该叫大孙雄英过来,太丢脸了,明朝被老四定下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脸全部给丢没了。”
“现在我大孙担心自己未来后代会成那样,有了择优倾向,想要搞一搞竞争。我担心会搞成李世民那样,废掉太子。”
苏晨:“……”
(你跟我说我也没有办法,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曹操不信任自己家人被司马家夺了天下,你吸取八王之乱,曹操的教训,觉得不可能重蹈八王之乱,落得被司马家篡权的下场,为此特意灭了李善长。)
(结果呢永乐大帝夺了皇位。)
朱元璋:“别说我大孙担心,我同样担心,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标儿,如果不是你的话,标儿就早逝。人算不如天算,你说就没有办法让子孙后代不那么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