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在他的视角之下,事情並没有那么简单(1 / 4)

青峰县委办公室。

桌面上,摊开著两份报告。

一份是柳树洼村土地补偿安置问题的“阶段性解决进展简报”。

字里行间充斥著“多方协调”、“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款项已落实到位”的官方措辞。

另一份,是高启明送来的、字斟句酌的“市委督导组工作月报(第一期)”。

篇幅不短,格式严谨,条理分明地罗列了“清零行动”开展以来“发现的亮点”、“推进的难点”和“需市委支持的重点”。

高启明这个人,转换角色后,展现出了惊人的適应能力。

他不再是那个端著架子、试图掣肘的“监军”,而是真正成了一个运转流畅的“中枢协调器”。

凭藉其多年在市委积累的人脉和沟通技巧,他总能精准地在市级各部门找到关键节点,或晓以“市委高度关注”的大义,或动之以私下情面,竟真的將不少县里久拖不决的死结,撬开了一道缝隙。

郑仪的目光掠过报告,眉头却並未舒展。

柳树洼的钱算是要回来了一部分,但安置用地依旧悬而未决,涉及到的歷史权属纠纷和地方保护像一团乱麻。

清水河拐卖案重启了调查,但当年关键证人迁居失联,原始案卷疑点重重,线索若隱若现,进展缓慢得令人焦心。

老水厂改造项目倒是有了接盘意向,可对方提出的条件极其苛刻,……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解决”,却又衍生出新的、更复杂的问题。

郑仪靠在宽大的椅背上,闭上眼,指尖按压著发胀的太阳穴。

这压力不再是具体某一件事的阻碍,不再是某个对手的刁难,而是来自於他所处的这个位置本身,所赋予的、必须肩负起的更宏大的视野和更沉重的责任。

作为县委书记,青峰县几十万人口的“当家人”,他似乎突然被拔高到了一个更辽阔也更为复杂的观察视角。

柳树洼,不再仅仅是三十七户失地农民的委屈;清水河,也不仅仅是五个破碎家庭的悲鸣;老水厂改造,更不仅仅是一个亏损项目的盘活难题。

他看到的,是土地管理制度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