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取出了一副细框眼镜,轻轻架在鼻樑上。
这是他思考很久后的决定。
他太年轻了。
25岁的镇长,哪怕再有能力,在基层的官员和百姓眼里,也难免会被先入为主地贴上“瓶”“镀金”“关係户”的標籤。
所以,他需要所有能在第一时间增加“权威感”的细节。
眼镜让他显得更沉稳,西装的选择也特意选了深灰而非黑色,减少距离感的同时又不会过於隨意。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到了。”
司机终於开口,声音很低。
郑仪点头,推开车门,迈出了踏足大塘镇的第一步。
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八月的乡镇,阳光毫不留情地烤灼著水泥地面,空气中瀰漫著尘土和路边小餐馆飘出的油烟味。
郑仪没有皱眉,甚至没有抬手挡一下阳光,只是平静地站定,望向了镇政府的大门。
……
镇政府会议室內,空调的冷风呼呼作响,却吹不散空气中的燥热。
大塘镇领导班子已等候多时,茶水上了一遍又一遍,但新任镇长却迟迟未到。
“省里下来的干部,架子是真不小啊……”
副镇长吴长山嘬了口茶,斜眼瞥向会议室门口,手指轻轻敲著桌面。
他四十出头,皮肤黝黑,眼角有长期皱眉留下的深痕,说话时带著浓重的本地口音。
大塘镇本地人,在基层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从村支书干到副镇长,论资歷,镇上没人比他更深。
“省里来的嘛,讲究排场。”
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赵兴汉笑了笑,语气温和,却带著莫名的轻慢。
他是县里下来的干部,五十岁左右,穿著一丝不苟的衬衫,举手投足间透著些官僚气。
“听说才25岁”
镇纪委书记冯民正皱眉,声音低沉。
“大学毕业才几年能懂什么基层工作”
“组织上这么安排,自有道理。”
镇党委书记陈忠和淡淡地开口,声音里带著不容置疑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