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政治智慧(2 / 4)

张海峰的发言结束,台下反应微妙。

工友们的故事、维权过程的艰辛、某些部门的推諉……这些尖锐的现实让会场陷入短暂的沉寂。前排领导的脸色各异。

王振国若有所思地记录著,徐永康教授微微頷首,而程安书则表情平淡,看不出喜怒。

掌声响起,但远不如前几位学者那般热烈。显然,张海峰的大实话触动了某些敏感神经。

该郑仪上场了。

他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张海峰的肩膀,低声说:

“讲得很好,接下来交给我。”

站到话筒前,郑仪没有急著开口,而是环视全场,目光沉稳地扫过每个人的脸,尤其是前排那些掌握权力的人。

他太清楚了——政治不是只要讲真话就行,要有手段、有规矩、要动脑子。

现在,轮到他善后。

郑仪清了清嗓子,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在会场响起:

“感谢张海峰同志带来的基层视角。正如他所展示的,我们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仍然面临著许多现实的困难...”

他没有直接否定张海峰的观点,而是巧妙地將其转化为政策优化的切入点。

这正是郑仪前世为官积累的政治智慧,既要为底层发声,又要给决策者台阶。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领导下...”

郑仪的话术开始转折。

他列举了几项具体的惠民政策,將问题从“体制问题”转化为“执行过程中的衔接不到位”。这样既保留了张海峰发言的核心价值,又避免了过於尖锐的矛盾。

“...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通过优化执行细节、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完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台下,程安书紧绷的眉头已经舒展开来。王振国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著什么。

郑仪用余光扫过全场,继续道:

“建议建立基层法治观察员制度,让更多像张海峰这样的同志能够及时反映问题...”

这个提议既呼应了张海峰的发言,又给出了建设性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