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医理畅谈惊老叟,机缘巧获入端木(1 / 3)

就在这时,吴天翊已捻起最后一根银针,指尖轻提慢转,待针尾微微颤动后才缓缓拔出,随手用帕子擦净收进针囊。

几乎是银针离体的瞬间,原本蜷缩在长凳上的男孩忽然轻轻动了动,小眉头舒展开些,先前急促的喘息竟平顺了不少,甚至还虚弱地哼了一声,伸手想去抓老妇人的衣角。

“呀!这也太神了,孩子不喘了!”围观人群中有人率先惊呼,紧接着便是一片此起彼伏的赞叹——方才还面色青灰的孩童,此刻脸颊竟透出了一丝浅淡的血色,连呼吸都匀净了许多,这般立竿见影的效果,便是不懂医的人也瞧得明明白白。

那少妇更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捂住脸喜极而泣,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淌,嘴里反复念叨着“多谢先生救命”。

柳鹤年见状,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他快步上前,对着吴天翊深深拱手,语气满是歉意:“方才是老夫有眼不识泰山,错将高人当游医,言语间多有冒犯,还望先生海涵!先生这针灸之术与方药配伍,实乃杏林一绝,老夫自愧不如!”

他这番话姿态放得极低,全然没了先前的倨傲——能让急症孩童片刻间好转,这份本事绝非侥幸,他虽好面子,却也分得清真才实学。

说罢,柳鹤年便想请教吴天翊如何辨证这孩童的“风寒夹瘀”之症,谁知吴天翊竟似未闻,转身径直走向一旁的药童,拿起药方细细叮嘱:“这药方需用文火慢煎,先煎石膏一炷香,再下其余药材,煮至药液剩两碗即可,分三次温服,切记不可用猛火,以免药性散失。”

这番“无视”让柳鹤年僵在原地,脸颊一阵红一阵白,尴尬得手都不知往哪放。

可他也不敢有半分不满——毕竟是自己无礼在先,眼下只想拜师求教,只得像个听话的学生般,垂着手站在吴天翊身后,连大气都不敢喘。

吴天翊余光瞥见他这副模样,心中暗自好笑,面上却依旧一副沉稳模样。

待叮嘱完药童,吴天翊又转向那少妇,伸手搭在她腕上诊脉,不多时便提笔添了一张药方:“你也染了风寒,这方子你一并用着,喝两剂便能缓解!”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老妇人的脚步声,她拎着布包和食盒快步进来,里面装着两套厚实的棉衣和几样热食,还冒着热气。

刚跨进门槛,她眼角余光瞥见长凳上的外孙——先前还咳喘不止、面色青灰的孩子,此刻竟能安静靠在少妇怀里,呼吸也平顺了许多,连眉头都舒展开了。

老妇人顿时大喜过望,手里的布包和食盒“咚”地落在地上,快步冲到吴天翊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他连连磕头:“恩人!真是恩人啊!我孙儿好了!真的好了!”额头撞在青砖地上发出轻响,她却浑然不觉,只一个劲地叩拜。

吴天翊连忙俯身将她扶起,双手托住她的胳膊,语气温和地安慰:“老夫人快起来,孩子只是暂时稳住了病情,还需按时吃药调理,不必行此大礼。”

老妇人被扶起身,抹了把眼泪,突然像是想起什么,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小包用布裹着的碎银子,颤巍巍地递到吴天翊面前:“先生,这是方才您给的银子剩下的,您收回去……”

吴天翊并没有伸手去接,目光转而落在地上的布包与食盒上——布包里只露出一套孩童棉衣的衣角,食盒里也只有两个白面馒头和一小碗稀粥,显然只够孩子果腹。

他眉头微微一皱,语气带着几分嗔怪问道:“老夫人,您怎只买这些?您与儿媳的棉衣、吃食何在?”

老妇人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局促,眼神闪躲着低下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声音也低了下去:“我们母女已然麻烦先生太多,哪能再让您为我们破费……能给孙儿添件暖衣、买口热食,已是天大的恩情了!”

吴天翊听罢,长长叹了一口气,语气沉了几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