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架“飞机”的研制带来了不少的福利,至少在安装雷达后的进气口气动上,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和试验。
没错,作为战-5的大修厂而不是飞机研究所,大修厂的同志在研制这架“飞机”的时候,策略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能抄就抄,能仿就仿。
而这架飞机,真正的身份并不是无人机,而是一架反辐射巡飞弹。
巡飞弹用“架”而不用“枚”来做量词,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这正好说明了这个弹的特殊之处,这东西是用一架战-5改的。
要往上追溯的话,战-5最老最老的老底子米格-15,还真就和白熊的第一代空射对地/舰导弹ks-1长得一样一样的,只是尺寸翻了一番。ks-1,就是被我们中止仿制的542导弹,这架巡飞弹和542,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巧妙的轮回。
但是这个弹和542抛开技术水平不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这是巡飞弹,而542则是飞航弹。
巡飞巡飞,是要巡的。
大修厂机场的塔台里,聚满了试验人员。
一位穿着军服的同志对旁边大修厂的同志道:“程总工,今天试验有没有信心”
旁边这位,正是曾经去拜访过高振东的大修厂总工,程总。
“飞行试验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次,有战-5靶的经验,飞行倒是没什么问题,而且航程问题也解决得不错,留空时间达到了预期水平。但是打雷达靶这个事情,还是要看实际效果。”程总性格稳重,没有大包大揽的夸海口。
这个巡飞弹的航程,实际上比战-5靶要大不少,战-5靶是用来打靶的,对航程没什么太大的要求,能坚持飞到试验区就行,所以改装工作可谓是因陋就简。
人取消变成无人靶机了,但是一套与人有关的系统像是维生、座椅、舱盖、仪表、航炮等等都还在。
这一套东西既增大了阻力,同时又增加了重量,还占用了体积,加上靶机并没有挂副油箱,让靶机的航程其实并不大。
而在这架巡飞弹上,这一切都得到了改变,座舱盖削平了,绝大部分仪表和座舱内的东西被清空了,航炮被拆掉,节约了大量的空间,这些空间除了加装必要的电子设备和战斗部之外,都变成了油箱。
这大大增加了这架巡飞弹的航程和留空能力。
没有座舱盖、副油箱,更小的阻力和更大的机内油箱,让巡飞弹的航程甚至比起带副油箱的战-5来,也没少太多,航程1200公里,如果以60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飞的话,留空时间差不多能到两小时。
这些数据,都是同志们在此前飞出来的。所以程总很有信心,但是要说打靶,他就保守一些。
毕竟反辐射这块他们不是专业的,还是雷达所的同志研制的导引头。
我打我自己,这对雷达所的同志来说,也是挺无语的一件事情。
旁边一位雷达所支援过来的同志听了程总的话,笑道:“放心吧,问题不大,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谈话间,机场上的同志们也做好了准备,程总与几位同志交换了一下眼神,拿起电台话筒。
“放飞!”
这东西说发射也不对,说起飞好像也不对,同志们选来选去,最终选定了放飞这个口令。
巡飞弹在lyp-5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从机场拔地而起,飞向天空。
“等着吧,还要飞一会儿呢。”
这架巡飞弹的试验计划,是飞赴西北方400公里的预设靶场,进入巡飞状态后,才进行打靶试验。
虽然巡飞弹上没有人,但是一架攻-5型飞机一直跟着它,400公里对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