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很多。
“三分厂,这是介绍信。”他这么说,不是因为他找不到路需要对方指路,而是用其他单位的话,怕自己进去后的路线和说的目的地不同,马上就会露馅。
开车的司机是那位“赵师傅”,他强装淡定,拿出一份介绍信递给门卫。
介绍信这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伪造起来并不难,赵师傅并不太慌。
但是他有点急。货箱里,他已经点燃了导火索!
他没有定时装置,在败退的时候,制式定时装置可是高级货,一般也并不多,那时候的技术能力就是那么弱。实际上,那个年代很多做定时炸弹的都是自己做定时装置。
例如真的差点将落榜美术生在s2发生之前就炸死在咖啡馆的那位理想主义者,他的定时装置自己做的,而且还挺好用。
而且s2前后的制式特工定时装置,实际上完全没有后世的人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因为电子技术不可靠且落后,定时装置往往是机械或者化学的,精确性也就那么回事儿。比如约翰牛的“10号定时笔”,是靠氯化铜腐蚀铁丝释放击针,相对电子的更可靠,但是计时并不精确,而且调整计时非常麻烦,靠调整铁丝粗细或者氯化铜浓度实现。
反而下压引爆器倒是有,但他不可能用那东西的,他多多少少还是想想办法逃出去,至少钱和介绍信他不缺,在这个通信不畅通的年代,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所以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利用足够长的导火索来定时,相比他约等于零的定时装置制造技术,这东西的燃烧速度反倒还基本可控。
甚至为了尽量缩短在三轧厂里的停留时间,他提前就把导火索点燃了,他不怕万一时间不够,对他来说,只要能在三轧厂里爆炸,就算是有个交待。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在货箱里的导火索燃烧太久味儿太大被闻出来!那时候也说不得只好一脚油门冲进去了。
但是事情的发展和他的设想有些出入。
三轧厂的门卫,与别处是不同的。
别的厂一般叫“门卫”同志的话,那三轧厂这边别说三分厂了,就连三轧厂大门,也应该称之为“警卫”。
门卫同志接过介绍信的时候就是一愣,接过来之后又仔细看了一眼,然后抬起头对旁边的同事看了一眼。
有问题!
如果说到三轧厂其他车间、单位的人,哪怕是厂办,都可以只有一张介绍信的话,那到三分厂的人,绝不可能只有一张介绍信。
开什么玩笑,一张简单的介绍信就想去三分厂
这一点,就算是来三分厂的同志不知道,但是派他们来三分厂的同志也会知道,允许他们来三分厂的同志更是知道。
既然这台车不知道,那就很简单了,这不是同志!
门卫同志对旁边的同事示意了一下,两人就开始从肩膀上往下摘枪!
“你下……”门卫同志的“来一下”几个字还没说完,一直高度紧张的赵师傅就一脚油门,向着厂里窜去。
果然有问题!
卡车驾驶楼子高,他的动作又突然,此时已经没法直接对着开车的人开枪了。
“啪!啪!”两声枪响。
打不着人没关系,至少先示警。
听见枪响,还在厂门口的陆续往里走的工人同志们马上分散向两边散去,一看出问题的就是这个大卡车,不躲开难道等着碾。
至于卡车本身,呵呵,当我们厂的基干民兵是吃干饭的那是曾经获得过战斗英雄、多次一等功臣亲传的好吧。
同志们信心满满,而此时高振东车上的同志们马上就把警觉性提到了最高!他们马上加大油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