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这种形式,你有什么看法”通过高振东翻页的位置,游总工能判断出他看到哪里了,毕竟这份文件他滚瓜烂熟。
“我觉得很好……”高振东先是点了点头,至于为什么很好,他没有深入的说,想来大家都能判断得到。
“不过,我有个建议,那就是一定要要求技术共享,在这方面寸步不能让。”这是高振东最关心的地方。
他知道高卢人在这方面经验有限,甚至暂时还比不上约翰牛,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我们肯定是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嗯,对,我们也是这样考虑的,这件事情是我们最看重的,甚至哪怕为此让渡一定的利益也在所不惜。”一顿饱和顿顿饱,我们的同志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至于具体利益怎么划分,这就不是高振东擅长的,同时在这个阶段也是不清晰的,高振东没有多说。这件事情,恐怕负责谈判的同志和对方还有得扯皮呢。
“对于他们要求我们承诺在飞机成功之后至少60架以上订单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防工委领导饶有兴致的问道。
他知道,高振东在经济方面虽然自称不懂,但是每每有惊人之语,神来之笔。
高卢人也是鸡贼,本来算的50架就够,而且这50架原本不应该全部落在我们身上,结果硬生生抬了一档,变成60架。
高振东在心里算了算,问题不大。
以此时国内的现状和日后的发展,等到这架飞机做出来,还真能吃得下。
本来现在就在购进老毛子的伊尔-18等飞机陆续开通国内和部分国际航线,到了70年代,从约翰牛、小巴、老毛子、旗佬那里陆陆续续购进的三叉戟、707、伊尔-62等飞机的规模也超出了这个数字。
没错,我们有部分三叉戟是从小巴那里买的二手机,而且老毛子哪怕69年和我们大打出手,也不妨碍他们在71年卖给我们伊尔-62。
而这架合作飞机的时间短不了,这60架订单也不可能一次性吃进,说得难听点,飞机也不会一下子就有那么大的产能。
“我倒是觉得问题不大,不过在里面加一条,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求对方至少支持我们建立一到两座飞机厂,我们自己出钱。否则他们那儿的产能供自己和欧洲就捉襟见肘,会误我们的事。”
高振东知道,三角飞机公司曾经为了水星100一口气建了4个厂,只是那惨淡的销量让这几个厂在早期几乎无用武之地,至于在空客时期是不是发挥了作用,那就是另外的事情。
“60架我们真能吃得下”防工委领导对民航不熟,反倒是有些担心。
游总工笑道:“振东同志的把握还是精准的,我也估计到时候问题不大。”
高振东补充道:“不止,而且这种飞机不但能民用,还能军用。”
“军用”防工委领导觉得高振东脑洞有些大,这东西除了临时当做运输机,甚至连合格的战术运输机都算不上。
“对,在我看来,这种飞机的布局、结构、经济性、飞行性能等特点,相当适合用来做一些特种机。”
说到这个,防工委领导可就不困了:“比如”
“比如我们正在搞的预警机、我曾经提出过的加油机,以及一些特殊的电子战飞机,用这东西来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就好像旗佬的707,本来就和kc-135加油机同宗同源。”
还有e-3“望楼”预警机,高振东在心里道,只是此时e-3还没问世,也只能在心里说说。
至于此时我们自己的预警机的发展情况,那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高振东并没有展开说。
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