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回家的日常(29号上推荐,今天3章(2 / 3)

起,在同志们的带领下看着基地里的方方面面。

“这是火箭厂房,火箭就是在这里组装的……”

“这是卫星厂房,卫星就是在这里装配的……”

“这是转运轨道,负责将火箭转运到发射塔那边……我们是采用的垂直转运,对转运过程中的平稳度要求很高……”

“这是我们研制的两种通用液体发动机之一……”

说到这里,这位负责介绍的同志还看了高振东一眼,研制航天通用液体发动机,正是这位高振东提出来的,当时他也在场。

说着说着,来到了一个大厅。

“这里是通信控制调度中心,和指挥大厅负责发射过程,这里负责通信的控制和数据接收,除了发射之外,很多日常工作是在这里开展的。”

“通信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位振东同志对通信也很熟悉,你们可以交流交流嘛。”防工委领导兴致很高。

“领导,我们第二颗卫星的遥感、通信系统,本来就有振东同志的建议在里面的,我们交流很多,而且也会继续交流下去的。”第二颗卫星的规划和具体技术细节,高振东参与很多,同志们都知道他。

说到这里,高振东突然脑袋里面想起点什么来。

“你们的通信和平时的电磁观测数据都有的吧”高振东问道。

“有的有的,振东同志,你有兴趣”

高振东点点头:“有,我想提前研究一下高轨道、高速度卫星通信的相关技术,现在这个轨道不算太高,而且速度也很有限,现有技术的潜力还不够,我想深入的思考一下,但是缺乏通信和观测数据,有一些吃力。”

高振东嘴上是这么说,但是他心里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主要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

反正他现在说什么都有人信,振东同志的想法嘛,哪怕天马行空一点,那也是正常的,更别说他这话听起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在技术方面,振东同志是值得信赖的,不服you you up,no o bb!

他这话听在同志们耳朵里,就是另外一番感受,看看,为了航天事业,振东同志主动思考,提前布局,一马当先为卫星通信技术趟路去了。

不用防工委领导说话,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就笑了起来:“那可太好了,我们就先谢谢振东同志了。数据都有,回头我们全部发给你,不只是我们的观测数据,还有前期我们从北方老大哥那里拿到的一些数据,以及近年我们和北方同志交流中获得的东西,都一起发过去。”

防工委领导这才有机会说话:“嗯,对,振东同志需要的东西,只要是沾边的,你们都提供一份给他。”

高振东拿来干嘛他不知道,总之他知道一件事——在卫星通信上,大概率高振东又能整个活儿,为同志们探索出一条新道路来。

带着愉快的心情,高振东和领导一起从西北又颠儿颠儿的蹦回京城。

这一趟,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或者说,唯一的任务,就是见证那个时刻的到来。

高振东对此很是满意,“两弹”没能亲眼见证,但是“一星”却是亲历现场,高振东甚至在心里暗戳戳的想着,也许在现场的录像资料里,还能记下自己亲历这一刻的影像。

没准几十年后这些影像解密了,还能在解密出来的照片里看到类似“高振东同志(左二)”这样的说明。

如果说以前他是在历史的车轮上涂了点鸦的话,现在算是在历史的车轮上贴了个。

高振东刚回到家,娄晓娥就迎了上来。

“嘿嘿,发射卫星的时候,你在现场吧”娄晓娥笑得神神秘秘的。

高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