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能设计,但你们不会造(4k)(3 / 4)

这话几个人都点头认可,性能提升,那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台计算机的晶体管数量,不算存储部分,只计算主机本体,我估计其晶体管数量会高达34万只,再加上性能提升、字长翻倍,那晶体管存储器也必须相应增加,那总体的晶体管数量增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听见这个数字,大家都有点沉默了,这个数量的晶体管,那价格想来也不得了。

防工委的领导笑道:“振东同志,如果真是性能达到伱说的这个程度的机器,价格翻上十倍二十倍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非常清楚,这简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

其他人也点头称是,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大的问题不在价格上。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可靠性问题。在这个规模下,数万只,乃至十数万只晶体管组成的机器,其可靠性、可用性、电磁兼容等性能会急剧下降,乃至不能用。”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个麻烦,看来高科技的事情,纯靠堆数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你应该有解决方案既然你都已经规划好下一代计算机了,那么对于其中的问题,我相信你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以高振东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十二机部领导相信他肯定有所考虑,不会只提问题不提方案。

这其实也是找领导汇报工作寻求支援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诉苦说困难是应该的,但是别自己一个解决方案都不拿出来,空口要支持,说问题的同时带几个解决方案,那要到支持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果不其然,高振东点点头:“是有几条路子,我一条一条的说。”

“首先,我是准备想用集成电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集成电路是国外的一种新技术,现在开始逐渐走向实用了。它可以把很多个数字逻辑器件做到一个体积不大的元件里。”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机的电路复杂程度,解决大量晶体管所带来的问题。”

高振东的想法,是用集成数字电路来搭cpu,虽然比不上全集成的cpu,但是在这个规模下是可用的。

就类似74、54、cd4000这些数字逻辑电路芯片,虽然现在这些电路还刚起步,但是从时间上来说,还差不多够。

在场的人,对集成电路有所耳闻,特别是技术人员更熟悉一些。

半导体生产厂的人,其实也就是1274厂的人,开口问道:“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集成电路技术,我们和相关研究院所也聊过这个事情,但是还没有什么眉目。”

国产第一片集成电路,原本是在1965年才制造出来的。

高振东点点头:“我知道,所以我的想法是两条腿走路,现在国外应该是有一些我需要的集成电路了,我们可以想办法买一些。”

“同时,我们国内也可以自行开展研究,如果成功,就展开国产替代工作。”

“从现在开始,等到我的设计完成,这中间还有一些时间,这段时间不论是等国外技术成熟,出现更多的更符合我要求的集成电路,还是国内自行发展,应该都能有一些成果,正好能跟得上。”

见大家都在思考,高振东又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今天我来,也就是想在这方面提一下自己的建议。”

十二机部的领导示意高振东继续说。

“首先,建议向集成电路制造倾斜资源,从现有技术发展方向来看,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信息技术可以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当年的蒸汽机、内燃机一样,是下一次生产力变革的主要技术之一。”

没有说是“主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