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也有很多,产品低劣得简直都没眼看。
为此,长城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打击彷冒伪劣产品的团队,目的就是系统性的打假,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
只是,这个年代打假太难了,而且成本也太高了。
甚至,一些生产彷冒劣质产品的企业竟然是当地的支柱产品,还受到了地方的保护,你去打击他们了,他们还振振有词:用一下你们的品牌怎么了,都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这种愤满,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道阻且长。
沉光林坚持走精品路线,还是保证了长城集团的产品品质没下滑,而且科技含量一样很高。
到现在为止,长城集团的产品有超过三分之二是用来出口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在国内销售的,而且出口的份额还在逐年增加。
目前,限制长城集团发展的不是销售渠道和销售额,而是产能,是配套产业的供应链跟不上。
所以,这些年长城集团的产能一直都在持续扩大,就是应对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
当然,沉光林也有一点要求,那就是不要贷款,所有的发展都要依托自由资金,只有保持健康的资金链,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尤其涉足地产以后,更是不能超前经营,国内那些大的地产公司,国企央企除外,其他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徘回。
然而,猫有猫道,鼠有鼠道。
因此,很多人到东欧做生意,都是一锤子买卖,下次再也不来了。
他们从国内整来的几乎全是劣质产品,东西看着很新,根本不能用。
说实在的,就是这些产品很是影响了华夏制造的口碑,拉低了华夏制造的地位。
这种影响,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克服和扭转。
沉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他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为今之计,只能增加自身品牌的价值,让长城集团和其他品牌划清界线,表示,咱们不是一个世界的。
幸好,沉光林的长城集团来参加展会的地方是北欧,这里还没经过华夏劣质产品的洗礼呢。
因此,他们对华夏产品还没有太刻板的印象,直观的就觉得华夏科技应该是落后的,产品的性能应该也先进不到哪里去。
展会一开始,果然并没有多少人想了解华夏产品。
天寒地冻的,过来的都是学者,他们都是直接奔着沉教授的讲座来的。
面对这种情况,沉光林也是及时调整了策略:虽然我过来确实是为了兜售自己的,但你们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啊,也象征性的了解一下我们的产品撒,好好的试用一下。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