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三章 截胡(1)(今天一更,明天补(2 / 3)

,特指40岁或者35岁以上的妇女,从80年代一直持续到2020年,性格特征继承的特别完美。

    沈光林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跟阿婆们当然没有交集,他觉得自己喜欢这样的城市。

    闲暇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楼上俯瞰南京路,一眼就可以看到尖顶的和平饭店,一眼就可以看到奔腾的黄浦江河,而他回到家里就有两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和一个乖巧可爱的一个孩子,这种生活真好,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烦恼,总是伴随着整个人生的,虽然不是无孔不入,但却是无处不在的。

    这不,沈光林刚过了几天清闲的好日子,又有烦心事找上他了。

    在外界,沈教授就是华夏科研界的一座高山,是大家科研旅途中的一座灯塔。

    但是,大家身为科研工作者,想要爬山的勇气其实并不缺乏。

    华夏向来就有这样一种气质,我们自己人没有取得突破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件事已经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之外了,恐怕我们是做不到的。

    而一旦有华夏人做到了第一件事,他们跟进的速度是极快的,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抱团取得突破。

    比如,当年的屠先生,率先发明了低温萃取技术,从而发现了青蒿素。

    然而,一大批的科研工作者扎堆涌现进来,他们的进展更快,抢夺成果的能力也更强,如果不是屠先生保存了当年的实验记录,恐怕这项成果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有人总结了,我们可能创新能力不太足,但我们模仿能力足够强。

    这件事有利有弊吧。

    好处是我们工业处于落后阶段,想要追赶的时候,只要有目标有方向,我们一不怕累,二不怕苦,往往善于弯道超车。

    而坏处就是在做科研的时候,往往缺乏自信,首创一件事情很难,但是跟风一件事又过于简单。

    所以,在不久之前,沈光林在京城宣布:他要进军电池行业了,而且是锂电行业。

    因为,沈教授认为,电池行业的未来在锂电,不在铅酸,不在镉镍,也不在镍氢。

    沈光林说的话,大家向来是相信的,甚至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于是,一大批电池行业的专家开始转锂电研究了。

    他们在这个领域深耕几十年,而你沈光林的,刚进入的新丁,我们觉得,至少在某个层面上,我们是能够战胜你的。

    大家谁都没有公开说,但大家都默默的展开了科研竞争。

    说白了,电池的制造技术并不难,都是化学电池,无非就是正极材料用什么,负极材料用什么,绝缘膈膜材料用什么,是卷绕式还是贴张式,材料配方是多少,比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