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一章 出书(1)(3 / 4)

    沈光林实验室的实习生也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就连他们也要训练一年以上,才有撰写论文的资格和能力。

    写一篇好的论文,不是那么简单的。

    沈光林写过那么多论文了,但是却没想出过书。

    现在,他突然想到了,那就去做吧。

    还好,沈光林不是一个人,他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

    有事,弟子服其劳嘛。

    出书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即使是把实验室各个专业各个阶段的论文翻译成中文,这已经不止是一本书了,这是很多本书了。

    基于这种情况,编册出书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沈光林遥控给实验室打了电话,然后他们真的重新成立了一个小组,叫做出书委员会。

    实验室反正有钱,也谈不上工器私用。

    出书委员会他们的工作就是按照专业,按照论文发表的时间,分门别类的把论文翻译过来,润色,整理,添油加醋,这就是一本完整的书了。

    要不说效率呢,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实验室那边已经把论文的题目整理出来了。

    为了及时领会老板的精神,他们还打印了目录专程从京城赶到香江来。

    这年头没有互联网,有时候确实不够方便。

    看到厚厚的目录,沈光林自己都吓了一跳,他都没想到,五年以来,他的实验室竟然发表了这么多论文呢。

    甚至,光sci影响因子3.0以上的论文题目都够凑一本书了。

    而且,他们实验室涉及的领域也就更多了: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包括医药,农学。

    这样看来,出书好像也不简单呢。

    不过,沈老板说了,科学是为了人服务的,咱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成。

    大家那么辛苦,把研究成果做出来了,阅读人群中最重要的还是普通学生。

    然而,对于一般的大学生而言,真要他们能够读懂专业论文,至少要大三或者大四以后了。

    那时候就有点太晚了呀。

    因此,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接触科学的机会,让他们触摸到科研的气氛。

    出版中文版的论文集也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了。

    出书是一件严谨的事,一定要细细把握。

    五道口技校的历史教授就整了一个“常凯申”出来,险些砸了这个名校百年的招牌;

    后来,魔都某济大学的一位教授也不甘人后,将毛昆仑也整出来了,坚决要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