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五章 1987年 (1)(2 / 4)

就可以了,反正市场规模足够大,利润不也就来了么。

    而且,长城制药未来还会有很多新产品出现呢,物美价廉,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打开了市场,真正赚钱的在后面。

    天冷,闲着又没什么事,沈光林就在家里练字,练毛笔字。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沈老板有钱,喜欢收藏,自然得了不少好墨,亦有不少好砚。

    因此,再加上有美女相伴,写毛笔字就成了一种享受。

    外面冬雪皑皑,里面春意盎然。

    难得的周末时间,于阿姨母女俩组团织毛衣,沈老板气定神闲的坐好准备挥毫,李蓉就在一旁裁纸磨墨。

    “仰惟皇考,备大圣之德,当亨嘉之运,受上天之成命,正中夏文明之统,开子孙万亿世隆平之基。”

    没错,沈老师抄写的就是朱棣写给朱元璋的神功圣德碑的碑文。

    其实,写毛笔字的话,如果不是簪花小楷,一张纸是写不了几个字的。

    不过,每写一张,都是成就,沈某人就要得意的自我欣赏一番。

    李蓉捧哏做的不错,在一旁直夸赞:“写的真好。”

    写的当然好了,科班出身的。

    沈光林小时候上过书法培训班的,家里有钱,师从名家。

    而且,这个活动一直坚持到了初中,那些年还参加过书法比赛呢,得过一些火锅奖。

    但是,后来的他就特别讨厌这一套了,从进入高中之后再也没练过字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没人管了,反而又喜欢起书法来。

    这些年,他也经常找来名家,找来名帖,悉心临摹,成就反而不错,一些在世的书法名家说,沈教授已经登堂入室了。

    真不是谦虚,也不是吹捧,得亏他底子好。

    更主要的是穿越之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措施,沈光林又重新把字给捡回来,有小时候打下的基础,有名家名篇指导,字有进步也就成了必然。

    老李来了,这是于阿姨到京城之后他第一次登门,说是找小沈有事。

    于阿姨赶紧去烧水泡茶,老李说不碍的不碍的,转头就看到自家闺女在给人当丫鬟使,相当不开心。

    “让我来让我来,年轻人怎么写的好毛笔字?”老李也是一时技痒了,“以前,我们单位的春联都是我写的,我可是号称兵工所一支笔。”

    “真的假的。”沈光林不信。

    “当然是真的,我读书的时候就是字写得好,你于阿姨能够作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