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招徕(2 / 4)

。查理简直兴奋坏了,这就是我看好的天才,看看,看看,果然不同凡响吧。

    当然,作为外行的李蓉也非常高兴,光林哥实在太厉害了,不愧是自己选中的男人,要是在别的方面也这么厉害就好了。

    哥伦比亚的实验室在第二天就公布了简单的实验结果,他们制作了三种不同的材料,经过实验,分别是55k,59k,73k。

    虽然大家还没有分析出具体构成钇钡铜氧化物的化学式,但是有这个数据,众人已经炸锅了。

    这是突破,这是颠覆,这给了大家无限的可能性。

    一些人听到这个消息已经兴奋的睡不着觉了。

    最敏锐最先跟进的自然是媒体,一些人直接捉到正在逛街的沈光林李蓉二人,上来就问:“沈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验证了您的猜想,您怎么看?有没有可能出现常温的超导材料呢?”

    沈光林心里顿时警觉,这是个坑啊,他们这么问肯定是不带好意的,不能草率。

    经历过各种学术黑暗,沈光林面对陷阱还是很警觉得。

    “这并不是猜想!我早就发现这种超导现象了,而且不止一种材料有这个特性。bcs理论我确实没有研究过,所以我也没有在意所谓的极限温度。

    因此,我要纠正你这种说法,这不是一个猜想,这是我早就做过的实验。”

    记者估计是看到这样问是套路不到沈光林的,接着继续追问关于常温超导材料的问题。

    沈光林只能模棱两可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呢,这不是我的专业。你知道的,发现这些个超导材料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就跟我发现足球稀一样。”

    其实对于常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沈光林还真的知道那么一点点。

    直到他穿越的那一天,也没有发现能够大规模投入应用的常温超导材料。

    甚至,到了那个时候,大家还是没有研究清楚高温超导的机理。

    bcs理论揭示了低温超导的原理,但是对于高温超导,那套理论并不适用。

    不过,这种话沈光林是不能说的,他给了众人希望,就是要让众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等哪一天大家发现钇钡铜的氧化物极限温度定格在165k左右时,说不得他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了呢。

    只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德国科学家发现,当ybco被红外激光脉冲照亮时,在很短的一瞬间,它会暂时在室温下变成超导体。

    当时大家又是精神一震,然后一群人冲进去继续研究,然后就再次归于平静了。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讲,沈光林对超导材料确实有了重大突破!

    为此,在一众中老年团员的催促下,沈光林还是连夜写了一篇文章,免得被别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