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返程(2 / 5)

sp; 当然,这里的租金当然用不了二十万,甚至都不用花钱。

    有钱也不能乱挥霍,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政府也是大方,老厂房这块地只要给水电费支付工人工资外加承诺能够招收当地工人就可以了。

    就算是新厂房那边,土地也几乎是不要钱的,只要能够创造税收和外汇就行。

    这条件简直太优越了吧。

    怪不得特区内那么多老外在穿梭其中呢,各种政策给到位之后,别人怎么会不来投资。

    其实,沈光林正在做的事模仿的就是几年后在龙华建厂的老郭的行径。

    他看过采访,无论当事人的,还是工作人员的,老郭的套路说出来也简单。

    当时的老郭并没有很多钱,但他先是做出一副不差钱并且订单很多的样子,然后就有银行追着他求贷款了。

    沈光林也想过了,等到暑假的时候,自己也出国一趟,去扶桑,去花旗国拉一些订单回来。

    顺便还可以找找合适的项目,也建设一些别的类型的工厂,产品线太单一竞争力就会不足。

    未来的二十年,那都是服装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段。

    西域的棉花和原材料那么好,条件得天独厚,为什么不去用呢。

    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当然不是取得贷款,也不是寻找生产的原材料,而是把那批仓库里的货发到京城去,赶紧把更多的钱换回来。

    不然,拿了这么大一块地,要是没钱运营那就难看了。

    沈光林这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去了。

    三个人简单做了一下分工,沈光林自己押着货回去,二楞和苏有朋留下来“建设”工厂。

    香江未来大佬大刘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沈光林他们到深城的第四天,沈光林购买的那些东西已经打包运送过来了。

    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以及各种成品半成品一起送到的。

    那些东西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还是原材料,他们都包装的很仔细,一大包一大包的,包括设备也是一样,用木边框包裹好的,不怕下雨漏水。

    大刘真是个讲究人。

    而且,那位叫做叶计欢的小伙子也跟着一起过来了,说是过来支援一个月,等他们生产设备开启之后再返回香江。

    这是好事。

    工资都不用沈光林出,因为大刘已经付过了。

    不过,做人做事真不能太小气,沈光林还是支付了他一个月工资。

    小叶表示承沈光林的情,以后会认沈光林当朋友。

   &n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