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胡乱涂鸦(2 / 9)

>长刀劈在门楣的木牌上,木屑飞溅中,那枚“守”

字木牌晃了晃,竟完好无损。

将领愣住的片刻,苏羽看清他甲胄内侧绣着的字——许昌卫。

“将军可知这木牌的来历?”

苏羽扶着阿恒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建安五年,荀彧在此设立学舍,亲手刻下此牌。”

将领的脸色变了变。

他抬手抹去脸上的尘土,露出额角一道浅浅的疤痕:“文若先生……”

苏羽忽然想起荀彧信里的话:“许昌卫中有旧部,曾受学于我。

若遇危难,可提‘守’字。”

他从怀中掏出那卷信函,信纸在风中簌簌作响:“这是文若先生的手书,将军请看。”

暮色渐浓时,骑兵们竟开始帮着修补被撞坏的门框。

那将领蹲在菜畦边,小心翼翼地扶起被踩倒的豆苗,动作笨拙得像个初学农事的孩童。

他说自己叫赵武,曾是荀彧府中的书童,额角的疤痕是当年护着典籍时被流矢所伤。

“先生常说,毁掉一座城容易,烧掉典籍也容易,”

赵武摸着门楣上的木牌,指腹抚过那些温润的纹路,“但要让火种不灭,得有人守着。”

他留下十石军粮,临走时将自己的佩刀挂在学舍墙上,“若再有乱兵来犯,便说许昌卫赵武在此驻守。”

月光再次洒满学舍时,苏羽望着墙上的佩刀,忽然明白荀彧为何要将学舍建在这四战之地。

就像菜畦里的种子,越是贫瘠的土地,越能长出坚韧的根须。

初夏的暴雨连下了三日。

山洪冲垮了后山的栈道,阻断了通往县城的路。

学舍的屋顶开始漏雨,孩子们用陶罐接雨时,苏羽正忙着修补被雨水泡软的土墙。

“先生,柴火快用完了。”

负责烧灶的阿禾抱着最后一捆枯枝进来,小脸被烟火熏得黑。

苏羽望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幕,忽然想起赵武留下的军粮。

那些黄澄澄的小米装在粗布袋子里,堆在墙角像座小小的山。

他解开袋口时,现里面藏着用油纸包好的药草,还有一张写着药方的字条——治风寒的药材,想必是赵武见孩子们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