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战死的孙传庭(2 / 3)

散,而后路已被敌人的铁骑切断。

“孙传庭得知粮道被截的消息后,不禁大惊失色。无奈之下,他只得匆忙下令回师,企图重新打通粮道,以解燃眉之急。”

“晚了……”耿炳文痛苦地闭上眼睛,“阵前撤军,乃兵家大忌。士气已堕,敌军追蹑在后,此去……必是溃败!”

第三节:潼关陷落,擎天柱折

结局毫无悬念,甚至残酷得让人不忍卒睹。

“李自成岂会轻易放过这个绝佳战机?他亲自率领大军紧追不舍,一路追杀四百余里。最终,在李自成的勇猛攻势下,明军全线溃败,损失惨重,被杀者多达四万余人。”

四百余里的追杀路,铺满了明军将士的尸体和帝国最后的元气。数字是冰冷的,四万余人,那是大明王朝仅存的、能野战的精锐兵团主力!

“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朱标的声音带着哭腔,几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但这还不是终点。最后的丧钟为孙传庭而鸣。

“同年十月,李自成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攻破了潼关。守关将领孙传庭虽拼死抵抗,但终究无力回天,最终战死沙场。”

“战死了……”徐达缓缓坐下,仿佛一瞬间被抽干了力气,语气中充满了无尽的惋惜和悲凉,“孙传庭……死了……大明最后一根能战的擎天之柱……折了……”

“随着潼关的陷落,整个陕西省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掌控之中,起义军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形成了席卷天下之势……”

天幕的文字到此暂歇,但那“席卷天下之势”六个字,却像重锤般砸在每一个洪武朝臣的心上。

死寂,漫长的死寂。

朱元璋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得可怕,却不再是怒吼,而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都看见了?”

他目光扫过殿下每一个臣子,扫过他的儿子们。

“咱的大明,不是被李自成打死的。”

“是被北京城里那个蠢皇帝,被那些只知自家粮仓不知国家死活的士绅,被这无休无止的天灾人祸……活活逼死、拖死、耗死的!”

“孙传庭……是忠臣,是良将。但他救不了一个一心求死的朝廷。”

“咱们……都记住了吗?”

奉天殿内,无人应答,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无声的惊雷,在每个人心中炸响。帝国的黄昏,从未如此清晰而绝望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天幕之上,孙传庭战死、潼关陷落的噩耗尚未让洪武君臣从震惊与悲痛中回过神来,紧接着浮现的文字,更是让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彻骨的冰寒与荒谬。

天幕直播继续:

孙传庭战死,潼关失陷,陕西全境沦丧的噩耗传至北京,朝野震动,人心惶惶。然而,在这帝国存亡绝续的关头,北京城内的衮衮诸公,第一反应并非痛惜国之柱石的陨落,亦非反思战略决策的致命失误,而是——寻找替罪羔羊。

一些言官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鬣狗,迫不及待地上疏弹劾。他们罔顾孙传庭力战而亡的事实,竟质疑其是否真的战死,抑或是“诈死潜逃”,甚至有言论称其轻敌冒进,丧师辱国,才致有此败。似乎唯有将全部罪责扣在这位已无法为自己辩解的忠烈头上,才能掩盖朝廷中枢的决策失败和他们自身的无能。

而那位深居紫禁城的崇祯皇帝,在得知孙传庭死讯后,反应更是令人心寒。他既没有表现出丝毫对失去一位栋梁之才的痛心,也没有给予壮烈殉国者应有的哀荣。相反,他竟然相信或默认了朝中的流言蜚语,对孙传庭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此,他既没有下令追赠官衔,也没有给予任何谥号,仿佛大明从未有过这样一位为国血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