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抵御苏联的第一道盾牌。
作为德国的盟友中获得最多军事援助的国家,波兰平原上苏军尸体堆积的速度,甚至比xxx还要快。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个不负其名,依旧固守老掉牙的轮番投入战术的伏罗希洛夫。
“你再说一遍,同志。伤亡是多少”
“......十二万,伏罗希洛夫同志。”
“前线军官到底是怎么指挥的!战爭才开打多久一个月都不到,甚至连几个星期都不到,伤亡人数不是以万,而是直接突破十万!”
当然,伏罗希洛夫並不愿承认现实,只是一味迁怒手下的军官们。
中部方面军的军官们对此只能暗暗嘆息。
他们並非蠢人,早就料到这场战爭不会轻鬆。
即便再自信,在“德意志帝国”这几个字面前,也不得不谨慎小心。
可苏军的损失,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像,而且增长得更加迅猛。
这其中固然有德意志为首的同盟国准备充分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像苏联空军那般,大清洗让军队的头脑乃至脊樑都被斩断,军官的整体素质急剧下滑。
若如此,至少担任总指挥的统帅该是能人吧但眼下率领苏军进攻的,却是伏罗希洛夫与布琼尼。
眾所周知,伏罗希洛夫和凯特尔一样,在行政事务上或许还算能干,可一旦握住指挥权,便彻底成了废物;而布琼尼更是个彻头彻尾的老古董,早已无法適应坦克与飞机主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
此刻,仍在一线成批倒下的士兵们,若知真相,怕是要流下血泪。
当然,苏联內部也不乏能人,比如高加索方面军司令谢苗铁木辛哥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此时的铁木辛哥,却与其他司令官不同——他什么都没做。
更准確地说,他是“什么都做不了”。
......
“司令官同志,別的方面军都在大举进攻,我们就这么按兵不动真的没问题吗”
“哎呀,政治指导员同志,你是不是忘了史达林同志亲自下达给我的命令,不是进攻,而是牵制。”
面对那张几乎写著“我很憋屈”的脸,铁木辛哥慢悠悠吐出一口浓烟,开口说道。
“当然,我也並非不能理解你的心情。我心底也想为祖国奋战。”
然而,他们面前横亘的,却是高耸的高加索。
若是铁木辛哥的高加索方面军要攻入乔治亚与亚塞拜然,就必须翻越那该死的山脉。
老实说,那简直就是疯子的行径。
甚至古老的波斯谚语里都有一句,“若王者疯癲,便会挥兵高加索(if the kg bees ad, he leads the ary to the caucas)”。
足见高加索是怎样一个险恶之地,而那片土地上的人又是如何个个彪悍。
“书记长同志下令让我牵制而非进攻,怕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他本就是乔治亚出身,自然深知高加索的凶险与可怕。
更何况,作为统帅的铁木辛哥,也断不敢轻易冒险率军翻越高加索山脉。
毕竟,与其他方面军不同,那些部队就算一时失利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若他在此贸然损兵折將,不仅会葬送自己,反倒可能引来高加索三国与奥斯曼军队越山而下,从背后直击苏联心臟。
当然,那些既不懂军事又缺乏眼力,只会抱有不切实际野心的政治军官们,却主张要沿著高加索山脉与里海之间的通道,突击拥有油田的巴库。但铁木辛哥对此同样断然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