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別忘了,德军自己就是深諳欺骗战术、诡雷与破坏活动的行家。
自己能做到的事,敌人自然也能做到。
“风险的確存在。但那是所有作战计划都无法避免的事。既然成功的可能性还在,那就先列为候选。再说,我想的可不止这一条。”
曼施坦因露出一抹傲然的神情。
“换个角度来思考。”
“换个角度......”
“我们未必非得去攻马奇诺村。也没必要一定要从阿尔萨斯-洛林或比利时方向发动进攻。”
“什么可进法国的道路,不就只有那些吗”
虽然还有瑞士那一边,但那条路根本不可走。
跨越阿尔卑斯本就不是易事,更別提瑞士是永久中立国,除非法国先打过来,否则他们断然不会替德国开路。
“不是还有海吗。”
曼施坦因口中所谓的“另一条路”,既不是瑞士,也不是陆路,而是海路。
“难不成,您是说登陆作战”
“没错。从英吉利出发,直接在诺曼第海岸大规模登陆。”
此世不再是轴心国的將领,而是化身为同盟国將领的曼施坦因,提出的居然不是镰刀式突击,而是诺曼第登陆。
“只要我们放出假情报,在边境製造佯攻,再加上伞兵的扰乱,完全有成功的可能。”
“可那並不容易。”
毕竟在上次大战时,同盟国之所以没有尝试登陆法国海岸,就是因为那里布满了海岸炮。
虽然受《桑苏西条约》限制,这些海岸炮后来被拆除了,但拉罗克绝不可能坐视不理。哪怕是像建造马奇诺村这种荒唐事,也必然会重新布防。
“若是放在一九一四年,我自然不会尝试。可现在是——一九三四年。”
这意味著军事技术的进步已非昔日可比。
若能好好利用这些新技术,突破法国防御,完成登陆,未必没有胜算。
“所以,把所有方案逐一审查吧。总能挑出可行的来。”
“怎么越做越觉得工作只会越来越多啊。”
“什么时候不是这样”
曼施坦因的话,让参谋们苦笑一声。
看来,今天又別想回家了。
......
“火箭研究所的火箭兵器开发进展顺利吗”
“眼下还算顺利,不过要真在实战中派上用场,恐怕还需要时间。”
“时间和预算永远是问题啊。总之先相信布劳恩博士的团队,耐心等一等吧。论对火箭的执著,他是世上无人能及的。”
“火箭固然重要,但极东的局势依旧一如既往地危险。必须儘快完成辛普森港的要塞化,以应对与日本的战爭,同时还要把青岛的设施和远东舰队迁移过去......”
与此同时。
在总参谋部不亚於蜂巢般的忙碌之外,帝国总理府里今日也依旧上演著令人“愉快”的“战爭准备”。
——啊,当然,这是反话。
乱七八糟的事务堆积如山,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
“凯特尔部长,听说四號坦克已经进入量產准备阶段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
“下个月立刻就会启动。”
汉斯发问的,是今年年初因鲁登道夫高龄退休的接任者,新上任的战爭部长威廉博德温约翰古斯塔夫凯特尔(wilhel bode johann gtav keitel)。
没错,就是那个以“希儿的应声虫”闻名的凯特尔。
本来差点就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