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苦日子。
——归根结底,都是威尔逊的错。
......
与此同时,此刻的基尔军港,弗里德里希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friedrich krupp gera)。
“哈哈!怎么样啊,公爵!是不是很壮观”
“嗯,確实......又大又漂亮。”
汉斯下意识地点头回应了提尔皮茨將军那颇为自豪的语气。
眼前正在实时建造中的战舰,確实令人震撼,比至今见过的任何战舰都要巨大。
“世界首艘16英寸主炮战列舰!嘖嘖,光是看著就让人热血沸腾啊!”
“是啊,不愧是ra,不愧是帝国海军本部。”
在皇帝的宠爱下,这里有著被称为全球最先进的舰船设计团队,其运作体系也堪称顶尖。虽然从大战前开始,为了削减过度的海军预算而进行了大规模的预算压缩,导致声势不如以往,但若论设计实力,可是一点没落下。
“话说回来......即便我已经照命令儘快动工建造了,但真要是提起裁军,到时候真能矇混过关吗”
“当然,將军阁下。只要您赶快完工就好。那样我这边的约定也好兑现。”
这不过是汉斯为了在即將召开的海军裁军会议上,让提尔皮茨闭嘴而设下的一招罢了。
如果不给他点“甜头”,他肯定会在那里大吵大闹、撒泼耍赖。
『而且,说到底,16英寸战舰无论如何也是必须要建的。』
该裁军的裁军也得执行,但这並不代表可以完全无视海军的发展。
欧洲海域暂时算是安定了,但是考虑到胶州湾和太平洋殖民地的存在,未来和日本在太平洋以及亚洲地区的摩擦几乎不可避免,更不能鬆懈。
再者,现在不造,以后就真造不了了。
想想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的內容,未来十到十五年內主力舰的建造將被全面禁止,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在会议召开前完成建造的舰船,还是有可能作为“例外”被保留下来的。
长门级一號舰“长门(nagato battleship)”,以及科罗拉多级二號舰“马里兰號”(s arynd),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倖存了下来。
『如果操作得好,说不定还能爭取到额外建造一艘的权限。』
在原歷史中,华盛顿会议召开时,为了保住几乎已完工的长门级二號舰“陆奥”,日本不得不默认英美也额外建造两艘16英寸战舰。
反正与从零开始建造战舰的英美不同,日本的两艘长门级几乎可以立即编入现役部队,这让他们一度误以为可以在未来几年內取得海军上的优势。
当然,作为典型的日式操作,他们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为美国的马里兰號早已是“例外”,结果在此过程中,美国最终拥有了比日本和英国都多一艘、共三艘16英寸战列舰。
这也就是所谓“big seven”——在华盛顿会议上倖存下来的七艘16英寸主炮战舰(长门级2艘,纳尔逊级2艘,科罗拉多级3艘)背后的故事。
而汉斯瞄准的,也正是这一点。
此时的日本才刚刚开工建造长门级一號舰“长门”(虽然比原歷史中早了一些),而美国这边也才刚刚为第一艘科罗拉多级战舰动工。
所以,只要他们抢先一步,率先完成16英寸战舰的建造——
然后,无论是暗中提示美国,还是亲自出手推动召开海军裁军会议,都能利用这一局面。
反正对他们而言,无论是迫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