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制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的角度来看,希腊所处的地缘政治和外交位置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此外,实际上希腊在这个时代並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孱弱。
比如就在几年后的巴尔干战爭中,希腊动员的陆军兵力少於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却仍能相对轻鬆地击败奥斯曼帝国军队。
更重要的是,希腊是巴尔干眾多小国中唯一拥有现代化强大海军的国家。
在巴尔干战爭中,希腊海军屡次击溃奥斯曼海军,封锁达达尼尔海峡,成功掌控爱琴海的制海权,切断了欧洲奥斯曼与亚洲奥斯曼的联繫,立下了赫赫战功。
保加利亚军队在担任巴尔干同盟主力、凭藉希腊海军的助力贏得战爭胜利后,即便再自负,也不得不承认希腊的贡献,並非出於虚偽的恭维。
当然,之后保加利亚因不满战利品分配,转而进攻希腊和塞尔维亚,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爭。
“无论如何,我得去和舍恩外长以及比洛总理谈谈。”
减少敌人,增加盟友,是战略与外交的基本原则。
如果义大利留在三国同盟內,这边的负担就会减少,而法国的压力则会倍增。
“......我已经听明白你的想法了。”
然而,听完汉斯的提议后,比洛总理却露出一副並不怎么赞同的神情。
“由于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的合併,导致义大利与奥地利的关係恶化,这种情况確实是可以预料的。再加上根据三国同盟条约,奥匈帝国若在巴尔干半岛有领土变动,需与义大利达成相互协议。”
这是俾斯麦在推动三国同盟成立时,为了拉拢义大利加入,施压奥匈帝国所强加的条款。
难怪义大利会在这次波士尼亚危机中自作多情,以为能趁机收復部分未归还领土。
“但问题在於,就算我们打著三国同盟的旗號,要求奥匈帝国向义大利做出让步,他们也不可能听从。”
“即便如此,尝试一下总没坏处吧”
“呼......男爵,迄今为止你所接触的欧洲君主和皇族,大多都对你颇为友善。”
比洛说道:
“作为一名前外交官,我可以告诉你,英国的爱德华七世是个不会因种族或阶级而评判他人的人。俄罗斯的尼古拉二世天性善良。希腊的康斯坦丁王储因为索菲殿下的缘故,对你也颇有好感。”
“您的意思是,奥匈帝国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不一样。”
“没错,接触过你就会明白,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个非常棘手的人物。而且这次,我们甚至无法指望陛下的帮助。论权威和地位,即便是我们的皇帝陛下,在弗朗茨约瑟夫面前也得稍稍退让。”
毕竟那可是数个世纪以来统治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
无论现实如何,至少在王室的威望上,他们要胜过霍亨索伦家族。
“不过,试一试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说实话,汉斯其实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只是觉得与其无所作为,不如尝试一下,就算失败也无妨。
“让奥地利把属於我们正当领土的地方割让给义大利你特地来占用朕的时间,跑到朕的宫殿里,就是为了说这些无聊的废话吗”
然而,当汉斯抵达维也纳后,立刻明白了比洛为何会劝他三思而后行。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他简直是个顽固派之中的顽固派。
......
1908年10月,奥匈帝国维也纳美泉宫。
“......陛下,这件事是为了维持三国同盟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