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国防政策依然是以防御为主,海空军的基建工程项目我并不了解,所以不便多说,但陆军的核心是在于快速机动,而我国的国土面积太大,一旦遇到外敌入侵,如何能快速调动兵力则是重中之重。”
陈江说的这些,其实就是后来国家大搞基建的现实情况,只是在他口中说出来,早了好多年。
“你说的是道路和铁路运输么”贺援朝在基建处也干了半年之久,早就已经摸到了门槛,如今经过陈江的一番点拨,自然也很快想明白了事情。
“可道路与铁路一直都在交通运输与铁道部手里啊,我没有权力掺和进去。”
“为什么一定要掺和呢可以三个部门联动啊,三管齐下形成合力,有力的推动地方运输与国防转运能力,双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做呢”
贺援朝闻言,手中的筷子停在了半空,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
“联动.合力”他喃喃自语,原本的困惑逐渐豁然开朗,“对啊!我怎么一直想着要自己单干,去抢别人的盘子基建处最大的优势,不就是协调和统筹吗”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陈江,语气变得兴奋起来:“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他们规划项目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和民用需求。而我们军队,考虑的是战略投送、装备通过性、路线隐蔽性和战时抗打击能力。这里面有结合点,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结合点!”
陈江笑着点了点头,夹了一筷子菜,他知道贺援朝已经抓住了关键。
“我们可以联合成立一个战略规划办公室,”贺援朝的思路一旦打开,便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而出,“共同勘察、共同论证。比如,规划新的高速公路时,我们可以建议某些路段路基要加固到能起降战机,某些桥梁的承重标准要能通过我们的主战坦克。规划铁路电气化改造时,我们可以提出在关键枢纽预留军事装备装卸的站台和隐蔽支线这些要求提前纳入建设标准,比建成后再去改造,成本要低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不仅如此,”陈江补充道,“还可以推动建立一套战时可快速征用、改造民用运输工具的预案和机制。和平时期,这些东西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真到了关键时刻,这就是生命线。你这‘军民融合式基建’的思路要是能做成,功劳可比我发几套新军服新鞋子要大得多,这才是真正夯实国防根基的大手笔。”
“军民融合式基建说得好!”贺援朝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引得旁边几桌人都看了过来,他却毫不在意,脸上洋溢着找到方向的振奋和激动,“老弟,你这一句话,真是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这哪里是抛砖引玉,你这是直接给我指了条金光大道啊!以前在军需处,总觉得手脚被束缚,现在到了基建处,平台更大,原来是我自己没跳出那个思维的笼子!”
他拿起酒杯,郑重地敬向陈江:“兄弟,谢了!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我回去就整理思路,写报告,尽快把这个想法向部里首长汇报!”
陈江举杯与他相碰,笑道:“贺处,你太客气了。我也是信口开河,具体怎么操作,还得靠你这个专家去谋划。不过,这事关重大,牵扯利益方多,推动起来肯定阻力不小,你得有心理准备。”
“放心!”贺援朝一饮而尽,豪气干云,“只要方向是对的,是为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再硬的骨头我也得去啃!总后内部我先协调,只要首长支持,我就有底气去跟交通部和铁道部那些家伙们去磨!”
他现在卡在军旅生涯最关键的门槛上,多少人都在这一级被拦住,所以他太需要建功立业了。
如果他真的把陈江所说的给做成了,这份功劳无疑是份量极重的。
“贺处,工程大了,还有一点必须要引起重视。”陈江冷不丁的提醒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