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编组与立体攻防能力,每个营下辖3个步兵连、2个坦克连、1个炮兵连及支援保障单位,总兵力约八百人,装备相应数量的主战坦克与自行火炮及辅助车辆。”
“每个步兵连约120人,配备步兵战车14辆,负责突击与渗透任务。坦克连每连约50人,装备主战坦克14辆(全营28辆),提供装甲突破能力。炮兵连配备自行火炮若干,承担中距离的火力压制任务。还有作战支援连:含侦察、通信、工兵等分队,约130人,负责战场情报与工程保障。另外还要加上后勤保障连:约140人,管理油料、维修、炊事等,确保持续作战能力。”
“同时旅一级配备武装直升机大队,确保有足够的空中优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信息保障大队,今后的作战要更加倚重它,能靠着鼠标点几下就完事的任务,何必要派地面部队大费周章”
“另外,合成营还应加强与陆航、空军、特战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的联系。通过卫星终端、数字化移动网络设备的装备,合成营的每个连都可以及时呼叫陆航武装直升机、空军轰炸机对敌发动空袭,电子对抗部队对敌方地域实施通讯干扰压制。地面作战部队更多的将是充当‘地面上的眼睛’,通过呼叫火力打击来消灭敌军。”
陈江算是首次把合成化部队的作战思路说了出来,其实他也清楚,现在的条件下,要搞合成化部队还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是趋势,而且他相信,今后的科技会越来越发达,到时候可能合成连都要出来,试想一下,一个连队里都有主战坦克配合出击,那这个作战场面又是何等的科幻
程国强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快要凉掉的茶水,会议室里静得甚至只能听见呼吸声。
陈江提出的构想太过超前,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这恰恰击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思考——他们改革口号喊了很久,但到底要改到哪一步,现在的水平跟西方军事强国真的对标对表了么
“继续说。”程国强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陈江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关键时刻,他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
“合成营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它规模适中,既能够独立执行战术任务,又能够多个营协同完成战役目标。每个营都具备完整的作战体系,指挥链条短,反应速度快。”
一位领导忍不住插话:“陈江同志,你说的听起来美好,但现实中问题很多。指挥体系怎么构建后勤保障如何实现各兵种协同作战需要长期磨合,不是简单拼凑就能形成战斗力。”
陈江点头表示认同:“首长说得对,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我认为可以通过几点来解决:一是建立扁平化指挥网络,给营级指挥员更多自主权;二是加强模拟训练,利用现代科技降低实兵演练成本;三是逐步推进,先试点再推广。”
程国强突然开口:“你说每个合成营约800人,比现在的营大,比团小。那么旅指挥机构如何调整”
“旅部应当转型为指挥中枢和信息中心”,陈江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负责战略协调和资源分配,具体战术执行交给营级单位。同时,旅直属部队应当加强,特别是信息战、电子对抗和特种作战力量。”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窃窃私语。陈江的方案不仅涉及编制调整,更触及指挥体系的深层变革。
程国强沉默片刻,突然转向与会的一位技术军官:“从技术层面看,陈副旅长设想的数字化指挥网络实现可能性有多大”
被点名的技术军官推了推眼镜:“报告首长,从技术角度讲完全可行。我们已有自主研发的战术指挥系统,能够实现营连两级的战场信息共享。不过需要大幅增加通信装备的配备数量,以及培训大量技术人员。”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