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找不到这先机。“ 黄坎还是按照他一贯的节奏聊天。
聂建华喜出望外,想不到自己还能给黄老板带来商机。
”嗨呀,快说,别净整没用的。“聂建华催促着黄坎。
北京南城,才是京城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也是京城百姓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老舍先生的《龙须沟》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百姓生活的困窘与艰辛。电影《城南旧事》,也委婉地述说着京城市民,天子脚下的光阴故事。让黄坎这样的南方人对北京有了亲近感。之前,北京在他这样的外地人心里,概念很笼统。到北京生活多年,他很少走出海淀的地界,南城更是很少去。最近的半个月,他从前门到黄村,跑了无数趟。
他逛了琉璃厂,大红门批发市场,服装城,原来外地人都是在那里聚集的。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房改。
他走进前门附近的小巷子,寻找着张恨水笔下的京城,看到煤市街的牌子还在,地上还可见煤渣铺的路,既亲切又陌生。
关于北京的历史,他也都是从书里看来的,而且无法论证,也没人可以交流。
他曾对上海一带江南人的马桶文化嗤之以鼻,上水马桶,下水饭,想想都叫人作呕。到了京城,看过胡同里的厕所,那些佝偻着背的老人,拎着沉重的,特制的木凳去如厕。想想都艰难。
全国人民都知道石传祥,宁愿一人臭,换的万家香。说明北京早期有掏粪工。
”我说了,你别介意哈,北京人的居住环境真的太差了。所以你想想看,现在住在胡同里的人,将来都要住楼房,那得盖多少楼啊?“黄坎说得两眼放光,那光里是一种贪婪。
”那倒是,可我还是没明白,这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啊?你说的赚大钱的机会又在哪儿呢?“聂建华说。
终于排到号了,真是”好饭不怕晚“,三人落座后,每人面前上了一个红色带花的瓷火锅,羊肉片、毛肚、肥牛都是用方形的木制盒子上来的,那些绿色蔬菜则用的是笸箩,小聂一眼就看见了秋葵。
”真不错。“小聂念叨了一句。
中国人一贯文雅,美食里最热闹的就算火锅了,这款美食 应该是人越多吃得越香。但进了京城,又改了皇范儿,每人一只火锅,用的还是这像瓷器一样的家伙什,再说这颜色,是为了看着有食欲?红火。
”这火锅倒让我想起北京有一门工艺品叫珐琅,其中一道工序叫掐丝。京城的掐丝手艺人,是皇帝御用的,这门手艺快失传了。现在就南城还有一家珐琅厂,还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技艺。“黄坎翻来覆去地看着面前的火锅,口里不住地叨叨着。
”看不出来,您老挺有学问啊。“聂建华对黄坎刮目相看是真的,语气夸张也是真的。
”哪有,我这也是最近总往南城跑,才关注了一下。据说他们现在只给外宾做礼品,出口。“黄坎招呼小聂动筷子,边继续说。
”那你接着刚才的话说,还没说完呢。“ 聂建华耐不住了。
小聂不关心他俩之前说了什么,她只是觉得眼前的黄坎今天让她开了眼界,再就是感觉他和二哥的关系已经很近了,这让她挺意外。
”南城有不少历史遗迹,但比起北边少多了。南城的高度无法与东城抗衡,那里很少高楼大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黄坎问。
小聂第一次听黄坎用这样的语气说话,怎么感觉他像个城市规划部门的干部。
”快说,别卖官司,我要知道,还用你说。“聂建华是个急性子,换成别人,他早就大嘴巴烀上去了,这咋说个话这麽吊人胃口呢。现在,他也只能夹起锅里的肉,死劲塞到嘴里,狠狠嚼着。
”说明南城会全面升级改造,大面积施工。“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