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九月十八日。     秋日的阳光明朗,但拂过宫墙的穿堂风,却已带着深深的凉意。     王永光拢了拢袖口,跟在两名小太监身后,不疾不徐地走在皇城内的甬道上。    &">     天启七年,九月十八日。     秋日的阳光明朗,但拂过宫墙的穿堂风,却已带着深深的凉意。     王永光拢了拢袖口,跟在两名小太监身后,不疾不徐地走在皇城内的甬道上。    &">

第131章 圆不溜秋的老油物(最后还是更新了,请假取消)(1 / 5)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3128 字 8天前

    天启七年,九月十八日。

    秋日的阳光明朗,但拂过宫墙的穿堂风,却已带着深深的凉意。

    王永光拢了拢袖口,跟在两名小太监身后,不疾不徐地走在皇城内的甬道上。

    脚下的青砖缝隙里,偶尔能看到几...

    晨光初透,乾清宫檐角挑起一抹淡金。朱由检未曾合眼,一夜批阅奏章至天明,案头堆叠的文牍如山,皆是各地灾情急报: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饥民易子而食;陕西蝗虫蔽日,禾稼尽毁,流寇蜂起于野;山东河道决口,百姓溺死者以万计,地方官竟匿不上闻。更令人忧心者,辽东军饷已拖欠八月有余,袁崇焕上疏言“士卒冻饿不堪,铠甲生虱,若再无粮至,恐兵变在即”。

    他揉了揉酸涩双目,指尖轻敲御案。昨夜斩曹化淳之举虽震慑群小,然朝局未稳,反扑已在暗中酝酿。那封匿名密信仍压在袖中,字字如针,刺入肺腑。他知道,自己已无退路??若不彻底翻转这腐朽江山,纵使诛尽阉宦,也不过是换了一批蛀虫罢了。

    “陛下。”王承恩悄然入殿,声音低沉,“刑部乔尚书求见,说有要事面奏。”

    朱由检颔首:“宣。”

    片刻后,乔允升疾步入内,面色凝重,双手捧着一份卷宗。“启禀陛下,昨夜诏狱突审李永贞旧仆,得一惊人供词??‘影堂’曾在天启年间秘密联络宗室一人,许其‘共掌神器’,此人代号‘玉牒孤鸾’,乃当今皇叔、桂王朱常瀛!”

    朱由检瞳孔骤缩。

    桂王?那个素来闭门读书、不涉政争的远支亲王?

    他记得此人,先帝之弟,封地湖广衡州,平日只知修道炼丹,连朝会都极少出席。可若真是他……则一切便说得通了。魏忠贤当年为何能一手遮天?因有宗室默许;为何遗诏被藏?因有人不愿正统继位;皇后中毒时机如此精准,正是为了制造储位空虚之象,逼他仓促立嗣,进而操控幼主!

    “证据确凿否?”朱由检冷冷问。

    乔允升低头:“有账册记录,每月自内库流出银三千两,经尚膳监转手,送往西华门外一处私宅,收据上盖有桂王府暗印。另有一名老太监招认,曾亲眼见桂王使者与曹化淳密会于镜清斋偏殿,时间正是陛下登基前三日。”

    朱由检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秋风拂面,吹动龙袍猎猎。他忽然笑了,笑声冰冷:“好一个‘孤鸾’,真当朕不知你那点心思?你以为躲得远,便可置身事外?你以为装清高,就能瞒过天下人的眼睛?”

    他转身,目光如刀:“拟旨,召桂王入京陛见,以商议祭祀先帝为名。沿途驿站严密监视,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乔允升领命而去。

    王承恩上前轻声道:“陛下,此举恐激变南方诸藩……”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