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4K加更!求月票!)(2 / 6)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4261 字 8天前

都是做不得的。

    总不能上演一波天帝附身,直接说梦到陕西即将大旱,疯狂调粮吧……………

    那些文臣就算被强逼着执行,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肯定也是会消极对抗的。

    朱由检盘算片刻,只觉这件事方方面面再周道不过,已经做到了他的能力极限。

    他顿时一阵轻松,转头望向待立一旁的高时明,问道:“这些人,都是怎么挑出来的?”

    高时明拱手答道:

    “回陛下,都是按您上次的吩咐。先按‘以本籍贯之人,查本籍贯之事的规矩,将人选的大致范围框定。

    “然后,再以名声为先,家世为次,年龄为末,一一筛选。”

    “其中,行人的名单,是行人司司正杨伦所定;中书舍人的名单,由几位阁臣共同拟定;锦衣卫的名单,则是指挥使田尔耕所定。”

    “老臣拿到名单之后,又与王体乾一起,仔细查校了这些人的过往经历,调整了几个不太合适的人员,最终,才定下了这份名单。”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难怪效果这么好。

    殿中的老油条少之又少,几乎全是愣头青。

    而且出乎意料的,年纪偏大的,好像更加愣头青。

    他后世在公司里,类似的动员大会、岗前培训,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

    面对的,有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也有混迹职场多年的中年人,但没有一次,能有今日这般夸张的场面。

    那种被压抑在底层,怀才不遇的愤懑(不管是不是真有才)。

    那种一朝得见天颜,被委以重任的激动。

    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决绝……………

    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爆发出的力量,实在令人震撼。

    人心齐,泰山移。

    在这古典时代,固然没有后世那伟大的梦想,却也有独属这个时代的太平之梦。

    这种代代传承,刻在华夏民族里的思想,某种意义上,却又比西方那些主义,要高尚了太多了。

    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从来就不缺少满腔热血、愿意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改革需用愣头青,平衡需用老滑头,果如是,果如是啊!

    “各位爱卿,实在是辛苦了。”朱由检忍不住赞叹一声,“朕,非常满意。”

    他沉思片刻,对高时明说道:“通知王妃,将行人司司正杨伦、户部尚书郭允厚、指挥使田尔耕、东厂王体乾的名字,也纳入节礼的名单之中。往后各节日,一并发赏。”

    说罢,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