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疏震动朝野。崇祯帝阅后拍案而起,下令彻查山西官员,一举罢黜贪官十七人,牵连勋贵三人。民间称之为“卢公一疏,清晋半省”。
战后,卢象升并未班师,而是驻军鸡泽,着手建立“团练总局”。他制定《乡兵章程》,推行保甲连坐,设立义仓互济,又请曹文诏派遣旧部任教官,轮训各地乡勇。短短半年,三府团练达五千余人,纪律严明,战斗力远超卫所旧军。
一日黄昏,卢象升独坐营帐,翻阅《孟子》。忽有亲兵来报:一位老僧求见,自称来自五台山,有要事相商。
卢象升疑惑出门,只见一位灰袍老僧立于风中,面容清癯,目光如电。老僧合十道:“施主可知,你今日所行之事,已在紫禁城掀起滔天波澜?”
卢象升一怔:“大师何出此言?”
老僧微笑:“魏忠贤虽死,其党羽未尽。司礼监掌印裴有声,便是其义子。此人表面恭顺新君,暗中结交边将,图谋东山再起。而你练兵独立,不受宦官节制,已成其眼中钉。”
卢象升冷笑道:“我只知为民为国,何惧奸佞构陷?”
老僧点头:“有此志者,方堪托付大事。”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此乃袁崇焕所遣密使送来,嘱我务必亲手交予你。信中提及辽东军情紧急,建奴皇太极正集结大军,或将于明年春犯宁锦。袁公愿与你南北呼应,共固江山。”
卢象升双手接过,心头巨震。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老僧临行前留下一句话:“将军手中握的不只是剑,更是千万人的命。慎之,惜之,持之以恒。”
夜深人静,卢象升燃烛读信,久久不眠。窗外,天雄先锋旗在风中轻轻摆动,如同一个不灭的誓言。
他知道,前方仍有无数风雨险滩,有朝堂权斗,有边疆烽火,有百姓哀嚎,也有生死抉择。但他亦知道,只要这面旗帜不倒,只要心中信念不灭,大明,就还有希望。
而他,必将以血肉之躯,扛起这片摇摇欲坠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