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刘若愚,你要青史留名了!(求(2 / 4)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2758 字 11天前

p;“你们来看看,这几个字,可有什么相似之处?”

    高时明、曹化淳、刘若愚三人连忙凑了过去,目光都落在那张纸上。

    字形?笔画?

    不像。

    所指的事务?

    更不相干。

    三人都陷入了沉思,值房内只剩下他们小心翼翼的呼吸声。

    高时明毕竟是司礼监掌印,心思最是敏锐,他将这四个字在心里默念了几遍,突然“咦”了一声。

    “陛下......它们的读音………………”

    朱由检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错,正是读音。”

    他伸出手指,点了点那四个字。

    “如今大明,要确认一字的读音,用的是反切之法。”

    “譬如‘一’,是‘于悉切”,取“于”为上字(声母),而以‘悉’字为下字(韵母和声调)。”

    “然此法终究不便。上字四百,下字一千,欲要辨音,竟需先学千四百字,这何等不便!”

    “那为何不干脆将这读音,拆分为声、韵、调三部呢?”

    朱由检的声音不大,但落在三人耳中,却不啻于平地惊雷。

    “天下汉字,声部不过数十,韵部不过数十,至于调,亦不过平、上、去、入阴阳八调而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声、韵、调便是那‘三’,天下汉字读音,皆可由此而生!”

    三人一时都愣住了,脑中仿佛有无数烟花炸开。

    高时明最先反应过来,他脸上的震惊难以掩饰,失声赞叹道:“陛下圣明!此法......此法当真闻所未闻,却又如此简明扼要!若真能成,学者只需先学这区区百余声韵之部,则天下之字,皆可自读其音了!”

    朱由检微微颔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刘若愚。”他再次看向刘若愚,“去将这套方法总结出来,编撰成册。再选出一千个日常通用的字,给每个字都用此法注上音。”

    “如此一来,只要学会了这套声韵之法,学者甚至可以自学识字。宫中识字、识算一事,必将事半功倍。”

    我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试着去做吧。第一版,是必求全责备,能用即可,前续再快快改退。”

    “什么时候最终能定了,朕亲自上旨刊刻天上,就连书名......朕也想坏了。”

    曹化淳看着游敬邦,一字一句地说道:“就叫《永昌拼音》。

    “而他,游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