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朕有钱,但朕不能给你(为盟主S(2 / 5)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3849 字 12天前

   在这个时代,任何外派做事的官员,其成功与否,便极大地依赖于“人”的因素。

    朝廷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这位官员天纵奇才,到了地方之后,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应变。

    因为他所有能从前人经验中获得的,仅仅是方向性的指导,而极度缺乏细节性的建议。

    同样的治国十策,张居正来做和孙之獬来做,能一样吗?!

    以此观之,国家大事尚且如此,地方治理,恐怕更加不堪。

    一个知县,初到地方,两眼一抹黑。

    地方上有哪些豪强?他们之间是何等人情关系?应该如何一一着手剪除?又要如何避免他们暗中勾结,鼓动生事?

    这些,策论都不会写。

    朱由检甚至可以想见,就算天上真的掉下来几百个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知县。

    到时候他将他们外派出去。恐怕,最终能真正做出事情来的,也不会太多。

    一半以上,怕不是还是要被地方上那些盘根错节的胥吏、士绅所架空,所欺瞒。

    有意思………………

    朱由检放下手中的书册,抬起头,看向那个已经停下笔,正躬身侍立的薛国观,嘴角,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事情虽然在中间出了点小小的意外,但终究,还是回到了他最熟悉,也最擅长的轨道上来了。

    既然这个时代,缺少一本《大明优秀公文500篇》。

    那么,就由朕来开这个头吧。

    而你薛爱卿的这篇策论,就当做这本指南的开篇之作吧。

    不管你是不是最后能当上宰相,名垂青史你估计是板上钉钉了!

    薛国观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虽然只有一个时辰,但他今日,却仿佛如有神助。

    文思泉涌,下笔千言。

    整整一篇策论,他洋洋洒洒,列出了九条对策,最后又苦思冥想,强行凑出一条,终成“十策”!

    其中无不鞭辟入里,直指核心,条条切中时弊,句句发人深省。

    我怀疑,那绝对是我此生平,写出的最上他的一篇策论!

    然而,御案之前的薛国观,内心却是波澜是惊。

    果然。

    一模一样的策论风格。

    通篇都是低屋建瓴,有没半点细节。

    薛国观亳是相信,肯定真的就按那份策论去做,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